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焚而不燬的國民人格~憶念南榕殉道22周年

 (08-10-2011一寂)


「台灣已經戒嚴三四十年了,台灣要民主,一定要做到一件事,解除戒嚴令」
1986年,您跟幾個朋友,在斗室裡,討論出「反對戒嚴運動」,定名為「五一九綠色行動」,當時民進黨尚未成立,黨外力量分散,「反對戒嚴」又是直接挑戰最高權威,是個高難度的政治運動,有可能嗎?
人少力單、毫無奧援的您,把《自由時代》雜誌社,當作五一九綠色行動指揮中心,每週在雜誌上打廣告。您還大發奇想「希望全台灣的人民,在那一天,每個人身上繫綠絲帶,在屋頂上、樹上綁綠絲帶,讓人民用這種簡單、沉默的舉動,來表示他們的抗議。」,朋友笑著說「頭殼壞去!誰敢在自己家門口綁綠絲帶,讓國民黨來抓?」
浪漫,深不可測的浪漫,無可救藥的浪漫。
行動思想家的心,無人知曉啊?!
1986年,龍山寺,五一九綠色行動,數百位群眾以和平、非暴力的靜坐方式,抗議台灣戒嚴三十八年,與鎮暴警察僵持十多鐘頭,這是台灣首次引起國際媒體注意的黨外運動;之後,由民進黨接手,提出「100%解嚴、100%回歸憲法」,延續五一九綠色行動。
一年後,1987七月十五日,國民政府宣佈解除長達三十七年的戒嚴。
然而,這段時間,您身居何處?心在何方?
您被當時臺北市議員張德銘控告違反選罷法,當局未經審判就直接將您逮捕入獄,您在土城看守所,坐牢八個月,編號是二二八○。

一顆偉大而美好的種子

 (08-10-2011一止)

今天去參訪鄭南榕基金會紀念館,就在「中山國中」後面很幽靜的一條巷子。

1989年的47清晨6點多,聚集了好多警察,連中山國中的教室也都已經事先架設好攝影機了,將當時自焚現場錄影拍得正著,但媒體卻說鄭南榕向員警投擲汽油彈,準備和黨工們一起玉石俱焚。當時的美緣姐帶著小竹梅準備從安全門逃出去,看見樓下都是警察,消防車也都已經等候在旁,卻不見有任何動作,冷眼旁觀的就看我們要怎樣~

「原來在門口先點火,想引我們人出去逮個正著~卻萬萬沒有想到鄭南榕根本不是他們想像中的泛泛之輩,『捉得到我的身體,抓不到我的人』,說到做到,之後將這一些黨工囚禁密室一個禮拜,為的是掩蓋真相,竟聽任媒體編派謊言,說鄭南榕是個瘋子之類….」,美緣很痛心的說著,他們是用這種方式抓人的~然後矇騙全台灣人民說鄭南榕是個精神失常患者~

但,我們是活在地球上的頂天立地人,上天從不計較世間人們的你我他。

撲向蛇籠的火鳥---詹益樺
鄭南榕出殯當天,出殯隊伍走向總統府示威,參加人竟有三萬多人,其中有位南部黨工詹益樺,在鄭南榕自囚71天裡,常常北上陪伴在鄭南榕身旁,出事那一天,他正在高雄參加農民運動,他感覺到有些遺憾,就在出殯當天當他走到總統府前,他身上穿著紀念鄭南榕的衣服,衝破蛇籠,將身上的一小瓶汽油灑在身上,雙手張開,火就從腳底慢慢的往上燒~如同撲向蛇籠的火鳥。

可以想像嗎?一小瓶的汽油,不足撒滿全身,眼睜睜的看著他燒死,旁邊的警察沒有人主動拿水柱沖,解說員說他不是被燒死的是被煙嗆死的~

聽到這裡,內心不由得肅然起敬,因為詹益樺說:鄭南榕是一顆偉大而美好的種子,我希望自己也成為一顆偉大而美好的種子。」更是無比的感動,生命最大的感染力就是這一股真正的愛~

2011年8月10日 星期三

中國史上「兵不血刃」的戰役

 (08-10-2011一三)

前幾天,觀賞了電影《王者天下》(Kingdom of Heaven)。電影講述1180年代,影片開始,聖城耶路撒冷隸屬於第一次十字軍(1099)後的基督徒。伊斯蘭英明領袖薩拉丁想奪回之前回教徒已定居近500聖城

舊王Baldwin剛死於痲瘋病,一時耶路撒冷王國陷入危機。一個伊貝林鐵匠貝里昂Balian of Ibelin)要保衛聖城。歷史改編的故事於焉開始。

印象中的聖城耶路撒冷,是三大宗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的發源地,而基督教十字軍與伊斯蘭教穆斯林,雙方也不知道為此地征戰了多少回。姑且不論其理念或宗教信仰為何,總覺得這段歷史與自己無關,也不明白當初讀這段歷史的意義何在。然而,就在電影的最後,發現到自己睜大了眼睛

東廠式的依法行政

(08-10-2011一智)

到《鄭南榕基金會》參訪,來到紀念館,當年事發的現場。

走上3樓,工作人員迎接,他問:我們可以停留多少時間?2小時。他規劃一下,那就先看影片介紹,再做現場導覽。看著影片,黑暗中,依稀感覺鄭南榕就在虛空中,歡迎著大家。不久,就聽到有擤鼻涕的聲音,當時以為是有人太感動了、、、,後來才知道是黃一心感冒,直流噴嚏啦。看到一止紅腫的雙眼……

重新瞭解鄭南榕,再一次經歷他走過的歲月,從小就感覺族群(外省人和台灣人)的對立和不安,從而瞭解228事件的影響,他覺得要避免下一次的228事件,台灣一定要獨立建國。

他超喜歡『舞女』那首歌,故意把它唱得很難聽,比喻台灣就像舞女,陪客人(殖民者)搖來搖去。當時那麼封閉的社會,有很多禁忌,尤其,在白色恐怖的氛圍下,沒有人敢說真話,但他總是站在第一線,創立『時代週刊』,報導事實,揭發真相,教育人民。這大大的惹怒了國民黨!

即使雜誌屢遭查禁、沒收,他還是辦了5年8個月,302期的週刊(存活最久的黨外雜誌)!對付國民黨東廠式(專盯「謀逆妖言大奸惡」)的政令規章,他很有一套,改名OK,就是不改『自由時代』的『時代』這個名字。為躲避查禁,突破種種的關卡和限制,這本雜誌一共登記了十八張執照,像是:「新潮時代」、「先鋒時代」、「人權時代」、「公論時代」、「台灣時代」、「民主時代」…等等。

想起了蔣渭水精神

  (08-09-2011 李中志)   
台灣民眾黨的領導人-蔣渭水
在台灣民主化後,蔣渭水做為台灣史上一個重要的政治文化推手,成為政治人物爭相頌揚的對象。今年八月五日適逢蔣渭水逝世80週年紀念,台灣研究基金會照例舉辦了盛大的紀念會。為了要讓兩大黨總統候選人同時出席,據稱主辦單位還精心安排座位、演講時間等細節,力求雙英規格一致。看似用心,但吾人只有不客氣的兩個字:無聊。
歷史是何等諷刺,過去這些年來,如果蔣渭水復活走進他自己的逝世週年紀念會,冠蓋雲集,眼見盡是政商高官一字排開,論輩上台自我吹噓,一定會誤以為錯入當年辜顯榮的「有力者大會」。這樣的紀念會,對氏一世的努力,豈是狗尾續貂所能形容!?
其實不待政治人物趨炎附勢,蔣渭水80年代後成長的台灣知識份子並不是陌生的人物,儘管在窒息的戒嚴法下,校園裡的台派學生對蔣渭水的事蹟早就朗朗上口了。他組黨團結民眾對抗統治者的身影,無疑是青年學生藉以想像對抗邪惡的夢幻騎士。隨者台灣政治的開放,國人對其思想的了解開始多樣起來,但卻不是來對自蔣氏思想的深入分析,而是各界截其所需各自解讀,以服務於自己的政治立場。最莫名其妙的是把蔣渭水稱為「台灣的孫中山」,還洋洋得意。
固然兩人確實有不少皮相的相似之處,把孫文學說視為蔣渭水政治思想的出發點也不為過,此比喻早已散見在較輕鬆的雜文裡,不算新發明,但出自享有蔣渭水一定詮釋權威的長期研究者與紀念會仍然令人噴飯。謂者可能只是好意想藉孫中山的豐功偉業替氏加持,但氏為一無庸置疑的中國民族主義者,且其思想透過百年的論爭幾已確定;而蔣渭水短暫的一生,留下許多分歧的看法猶待後人爬梳。如果無視蔣渭水所處的台灣歷史環境,而貿然與孫中山相類比,必然會失去氏思想的獨立性,尤其無法了解他在那一特定時空下看似矛盾的政治主張。
由於蔣渭水的早逝,歷史給他的舞台其實是相當短暫的。從1921年與蔡培火等組《台灣文化協會》至1931年逝世,不過短短的十年。在這十年內,蔣渭水忽焉是中國民族主義者,忽焉又是台灣民族主義者;他是主張議會路線、群眾路線、左派、右派、祖國派、還是自決派?每種主張,你都可以在蔣渭水短暫的一生裡找到證據。即便是戰後的國府,政治立場明顯,對蔣渭水的歷史地位也是忽冷忽熱,不知所措。學界實不該棄守立場,不去碰觸蔣渭水思想裡較為敏感的部分,而放任各界各說各話。 不少人忽略蔣渭水最活躍的十年,正是日本由所謂的「大正民主」急轉為軍國主義的時期

2011年8月8日 星期一

德中兩國高鐵事故善後對比

(08-07-11一賢)
德國高鐵ICE
今天看到電視節目報導德國高鐵於十幾年前發生重大事故,死傷慘重,但德國政府實事求是,面對問題,確實檢討改善,終於逐漸挽回人民對高鐵的信任。上網節錄自《大紀元》記者陳靜慧報導
德國高鐵ICE高速城際列車的縮寫)於199162日開始通車,最高時速為250公里/小時。
http://www.epochtimes.com/b5/11/7/29/n3329055p.htm
199863日上午1059分,一輛德國高鐵從慕尼黑開往漢堡,以20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至艾雪德鎮附近時突然脫軌,其中一節車廂撞上雙線路橋右側第一根橋柱,後方車廂撞在一起,造成101人死亡,194人受傷。
德國高鐵事故發生後,當時的德國交通部長馬蒂亞斯魏斯曼向德國公眾保證:「一定清查到底。」
事發第二天,德鐵全線降速,並停運所有同型號列車。搜救工作整整持續了三天才結束,約有1900名救援人員參與了現場搶救。

哲人其萎!憶念一位醫療傳道人

 (08-07-2011一書)


《使徒保羅行傳》2619節:「我沒有違悖天庭的眼光(召喚)」。
“I was not disobedient to the heavenly vision.”Acts 2619
1938年台南神學院畢業,旋即赴日本學醫。1946年返台,1949年受封立為牧師,是台灣第一位同時擁有牧師及醫師身分,先「出世」後「入世」,畢生從事自由傳道與醫療宣教,他的生活只有一個目標,那便是為基督工作。
1970617,他從埔里行醫回南投家裡,吃過午飯本來要休息一下再趕往二林義診。不久他的夫人就看到他一臉倦容在穿衣服。他說:「我必須在二點鐘以前到二林。我如果能夠早一分鐘到醫院,病患們便可以少受一分鐘的痛苦,甚至可以多救一條生命!我不能讓病人多受一分鐘痛苦」。趕到二林途中,疲勞過度的他,可能是在車上發生突發性心臟衰竭不幸車禍去世。「油門鬆了,車子撞得不猛,身上也因此沒有任何傷痕。」
他的母親對子女的家庭教育及宗教教育,淵源自他那擔任傳教士的外祖父。念神學院之後,他又受到史懷哲及日本人道主義者賀川豐彥思想的影響,以及當年台南神學院院長巴克禮的薰陶。奠定了他一生愛鄉土尊敬生命、實踐基督教信仰、日後選擇以醫治心靈及身體病痛為職志的生活態度。

2011年8月7日 星期日

王鼎鈞的「文學江湖」

(08-07-2011一寂)

中國文壇三十、四十年代文人相輕,有黨派門戶;五十、六十年代文人相害,偵察告密成風;七十,八十年代文人相忘,各自忙著賺錢。

共產黨在大陸上很重視文藝青年,魯迅之類的文人,他們書寫民間疾苦與不公,為共產黨增加宣傳的力量,相當於左翼人士。

來台灣後,國民黨以此為戒,對文藝圈多所防範,所任職的中廣、中時,都有設立檢查部門,不時強調文藝政策,也隨時可羅織入獄;人人心中有警總,人人都可以是特務,文藝作品的意識形態、遣詞用句,字字句句,反覆推敲,作家要隨時自首自清,以免橫禍降臨;等到本省作家廖清秀黃春明慢慢成名文壇,本省文藝圈與外省文藝圈又有猜忌與設防,王鼎鈞「在台灣三十年,沒有交過一個朋友。」

以前,一直沒有把國共內戰與台灣的文壇發展連成一線,根本不知台灣文壇中的驚濤駭浪、人人自危,直到約略讀過這本書。

流氓政治的傳承

 (08-06-2011一三)



日前,總統看了一支年輕人創作的MV後,在臉書上分享:「文哥是一位有理想的人,因為希望看見大家幸福的模樣,所以一路堅持,帶來改變的力量。文哥的理想,也是我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一路走來的理念。大家會好奇文哥是誰?就是『我們國父』,沒有文哥,也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民國,我們的文哥真讚!」

國民黨為了打響建國百年一事,讓「文哥」在親國民黨媒體上大量曝光。還好現在較正確的資訊可以從Google、從wiki中獲得,讓我們得以重新檢視歷史課本的謬誤,不再跟著主流媒體人云亦云

19111018日,星期三。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澳大利亞人莫里遜George Ernest Morrison離開了他那座位於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宅院,趕往前門火車站。此時的莫里遜,要趕上前往漢口的火車。

8天前(1010日),那裏發生了暴動,後來被稱為「武昌起義」。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如同雞舍裡茫然的雞群

 (08-05-2011一智)

不能戳的秘密導演李惠仁/劉美妤攝
破報上,有『不能戳的秘密』李惠仁導演專訪。看完,很想馬上看他拍的紀錄片,看著,隨著劇情的鋪陳,精彩得讓我一口氣看完。

這一支紀錄片不僅揭發長久以來被官僚謊言粉飾的疫情,更彰顯媒體人的良知──對「事實」的堅持。「我的目的之一也是鼓勵更多年輕的記者,我們在媒體的磨練是很好的武器,能讓我們秉著良知去做出有價值的作品。加上台灣近年愈來愈少調查報導,幾乎沒有了,畢竟比較耗時費事。但我鼓勵多做調查報導,我是用休假的時間自己去跑這個計畫,一樣能夠做出來。」

「剛開始我也不會解剖,還用美工刀,結果怎麼都切不開,後來才跑去買手術剪。」他說,「流感病毒會集中在肺部、氣管和腎臟,我不會找,打電話問媽媽雞肺在哪裡,第一次還把肝當成是肺拿去送檢。」

是怎樣的生命熱情和堅持,可以讓一個完全外行的攝影記者去做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