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灑狗血的新聞媒體

 (12-06-2011楊斯棓)
125日,全球諸多媒體都報導了美國10歲女童麥蒂莘凱斯德Madisyn Kestell發現其母昏倒,打電話叫救護車後,和朋友仿照美國當紅影集《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手法,對其母進行心肺復甦術。急救員說,若不是女童反應機警,其母恐性命難保。
上個月的台灣,各報報導有一名20歲的「熱血」女大生,在某週日下午一時許,行經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驚見老婦昏倒路中,其夫嚇得不知所措,有路人幫忙打119,她則就近跑到中英醫院求救。這個過程,她像個英雄般的被報導,有「熱血」、有「救人」云云。動輒指揮護士「用跑的啊」,還對記者發表評語表示,「反而是在旁幫忙的中年男子,看起來比護士專業」。
兩例相較,或能看出台灣這則新聞的謬誤何在,美國的小學生其實比拙文的女大生來得有用多了!美國小學生是用實際的急救技術在救人,台灣的這位女大生則是「大聲」救人,呼來喝去,試問全天下有執照的護士、護理師,如果有人要你擅離你的執照登錄地址,你們可知,這等於是「棄眼前的病患於不顧嗎?」
而該大學女生錯認的「看來比護士專業的中年男子」,其實正是她譴責的醫院急診室醫師蔡文福,蔡醫師在現場也確認了老嫗的生命徵象。
當天各台新聞幾乎一面倒的以這位女大生(聲?)的觀點報導,中廣新聞最誇張,竟然用「老婆婆命喪街頭,女同學怨護士太冷漠」來大灑狗血,讓觀眾對「護士太冷漠」和「老婆婆命喪街頭」產生因果關係的不當聯想。

財團綁架保護區開發案

(12-06-2011傅瑞德)
或許是我太單純,不久前重遊曾經住過的陽明山,在很多地方都看到掛著這樣的布條:
上面寫「感謝周XX委員促成陽明山保變住土地不課徵土地增值稅」;看到這一排字,讓我從心裡冒起一片寒意。就我偏頗的認知,陽明山「保變住」(保護區變住宅區)這件事情原本就是財團綁架保護區,企圖在山頭上建造大片「高級」住宅營利的可議案件;我當初住在山上的時候,還曾經為了擋下相關的環境破壞工程,和社區鄰居一同參加過公聽會,最後幸而暫時將開發案擋了下來。
經過多年以後,山上那塊地還是維持著「已經開發好」,但暫時無法動工的狀況;簡單的說,那塊地的問題在於:
1.  位於國家公園邊緣的山頂上,原本並不適合大規模集合住宅之用。 
2.  從保護區變更地目為住宅區的過程問題重重。 
3.  作為住宅區的交通和污水排放等配套措施,是那附近的環境無法承受的。
我不知道現在財團繼續推動這個案子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或許社區的力量在金錢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現在竟然還有立法委員「促成不課徵土地增值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