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台灣人才危機的成因

(08-24-2012周平)

國科會主委朱敬一在今年八月六日的「科學技術發展諮議會議」受訪時指出:「出國留學人數減少、來台外籍人士多是藍領、社會環境不如新加坡國際化,以及人才被他國吸引、挖角」等四個因素是台灣人才危機的主要原因,並認為台灣若再無作為,將「死狀甚慘」。筆者毋寧相信朱主委「需才孔急」的殷切之情,然對於其「人才論述」所預設的思維限度,和實際執行時所產生的非預期後果,願尊敬地提出不同見解。
    首先以「人才/非人才」這個二元對立架構來推究朱主委的話語結構來看,上述「人才」的指涉有著明白的限定性和排他性,它是指喝過洋墨水(非本土培養)的學者、白領(非藍領勞工)的外籍(非本籍)科研人才。此外,吸引人才的條件則預設了,如亞洲各國的國際化程度(非在地化)和優厚的物質(非非物質)誘因──薪資。

壓力切磨下的作業員

(08-24-2012廖品嵐)

過去在會計師事務所工作,時常需要飛到中國去幫客戶查帳、盤點。年末的上海郊區已經很冷,零下兩度的樣子。在廠區穿來穿去,作業員說他也好些天沒休假了。客戶接的多是蘋果的單,在車間裡(生產單位的作業區域),看到一塊鋁板怎麼變成一片薄薄的雕著蘋果標誌的殼。
好多年輕的臉孔。
前些日子有一則新聞,一個大學畢業的作業員描述廠裡的生活如何消磨人的意志。現場看著他們反覆的做一樣的細小的毫無意義的動作,比如說打洞,一天打幾百個洞。
讓我想起那個笑話:一個科學家到南極採訪企鵝,第一隻企鵝說他每天都吃飯睡覺打洞洞,第二隻企鵝也是,訪問到第一百隻企鵝終於得到不同的答案,他說:『我只有吃飯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