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救車諾比 |
(04-21-2011 一三)
觀賞了2005年由 Discovery 頻道播映的93分鐘專題紀錄片《搶救車諾比(Battle of Chernobyl)》。災變起始於管理和技術人員想了解在電廠渦輪機突然失去所有電力的情況下,仍在轉動的渦輪機是否有足夠的殘餘能量供應45秒鐘的電力,這45秒是救急用柴油發電機開始供應所需的時間。
1986年4月25日下午,四號機按照計畫進行停機。在下午2點時,反應爐功率減低到額定輸出的一半,並且關掉緊急爐心冷卻系統,此時在基輔的人員要求四號機繼續供電到晚上11點10分,車諾比的工作人員答應了,但他們並未重新打開緊急冷卻系統,這是第一件重大錯誤,接著一連串的嚴重操作疏失是:把輸出功率降低到額定輸出的百分之一,遠低於實驗所需的功率;將絕大部分的控制棒抽出;關掉其它重要的安全系統。
到4月26日1時23分,這些不當的操作使得四號機變得不穩定.輸出功率一直上升,反應爐失去了控制,1時23分44秒,輸出功率高達額定輸出的100倍,部分燃料棒因而破裂,高熱的破裂物使冷卻水大量蒸發,導致蒸汽爆炸而摧毀了重約1千公噸的反應爐頂蓋,事件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回顧《福島核災》近一個多月以來,台灣政府似乎有意將焦點侷限於電廠建築物的防震係數與海嘯高度,卻巧妙避開了機械故障與人為疏失的可能性,避開了「莫非定律」(Murphy's Law):「會出錯的事,一定出錯。If anthing can go wrong, it will.」…
曾經在飛機上工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每一位空勤組員的手上都有一本飛行手冊,內容涵蓋了飛行前、中、後檢查,正常操作程序與緊急操作程序。其中,緊急操作程序的訓練必須在飛行模擬機(Flight Simulator)裡完成。在模擬機裡,組員將面臨到各種不同的緊急狀況,如風切、暴風雨、下爆氣流、極冷與極熱的天候、跑道結冰、機翼結冰、外物損傷、地面導航失效、迷航、障礙物、航管人員失誤等外在因素;也同時需要面對飛機本身的故障,如液壓失效、翼面操縱系統失效、電力失效、艙壓失效、動力失效、起落架系統失效、燃油(滑油)系統失效、火警、機艙濃煙、載重失衡、空間迷向等因素。組員們在面臨這些內外交迫的突發狀況時,除了各自遵從手冊上的指令執行操作,也必須相互提醒與協調,只要有一個環節出錯、有一句話沒說清楚,飛機就一定失事。事實上,在模擬機裡的失事比例遠高於成功機率,因為,這裡面有著人的不穩定因素。
從1903年萊特兄弟首次成功飛行自今已超過百年,航空知識與技術可謂日新月異,雖然如此,只要是從事這一行的人,心裡面都已認清一個事實:飛機一定會出事,即使技術再熟練,也不敢將駕駛飛機比擬成坐在蓮花座上。「會出錯的事,一定出錯。」所有鼓吹或從事核能發電的專家務必謹記在心,畢竟,核災攸關著整個國家與所有人類的生存!
版主:
民進黨立委田秋堇3月28日多次要求台電掛保證,「你可以保證台灣的核電廠安全嗎?你可以保證嗎?」台電董事長陳貴明回應「台電是賣電的事業,不是賣保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