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日 星期四

雪茄律師的故事

  
有一位北卡 Charlotte的律師買了一盒極為稀有且昂貴的雪茄,還為
24隻雪茄投保了「火險」。結果他在一個月內把這些頂級雪茄抽完了,保險費一毛也還沒繳,卻提出要保險公司賠償的要求。
在申訴中,律師說雪茄在「一連串的小火」中受損。保險公司當然不願意賠償,理由是:此人是以正常方式抽完雪茄。

結果律師告上法院還贏了這場官司。法官在判決時表示,他同意保險公司的說法,認為此項申訴非常荒謬,但是該律師手上的確有保險公司同意承保的保單,證明保險公司保證賠償任何火險,且保單中沒有明確指出何類「火」不在保險範圍內。因此,保險公司必須賠償。

媒體一次美麗的見證

(06-02-201111一三)

1999年有部講煙草公司與媒體內幕故事的電影叫《驚爆內幕》(The Insider)——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1995年兩個普通人對抗全美煙草七大巨頭的故事。

七大煙草公司總經理在國會上作假證,宣稱尼古丁不會成瘾性,密西西比州檢察長聯合45個州聯合控告七大巨頭。該案涉及的金額高達2460億美元,是美國有史以來涉案金額最高的訴訟案。關鍵證人傑佛瑞˙甘德博士(Dr. Jeffrey Wigand)是一名頂尖科學家,曾在嬌生輝瑞等大公司服務,後來被高薪聘為著名煙草公司研發部副總裁。他住在富人區中,孩子上貴族學校,乘坐公司配給的豪華轎車,他擁有一個「成功人士」所能夠享有的一切。

誰消費了樹菊阿姨

樹菊阿姨
 (06-01-2011博琛)
        夏天到了平時送飲料的小弟、小妹一定一天要跑好幾趟,這兩天顯然變少了了,雖然自己很少喝飲料,但看到一位無比慈悲謙虛的賣菜樹菊阿姨可以讓台灣名揚國際,讓世界看到台灣百姓真善美的一面,但也因這次製造塑化劑的黑心工廠,也可以把全台灣好不容易建立MIT的聲譽丟臉迨盡,聽到看到心裡都很心痛心疼,看到《時代雜誌》把樹菊姨列為最有影響力的封面人物,希望她能到美國接受頒獎,一輩子没出過國的樹菊還得自行奔波才能到美國,而駐美官員竟撿現成的便宜消費樹菊要她照政府的講稿配合演出。

  看到吃的喝的連小孩喝的感冒糖漿也一一的淪陷,不乏國內各食品大廠甚至更可惡的是公營的台字大廠都是,他們不是都有檢驗部門嗎?難道他們製造添加的過程他們會不知道嗎?政府核准的CNS GMP 不是都在為消費者把關嗎?怎麼國內食品大廠都說他們是受害者呢?難道他們都没有責任嗎?心裡好大的問號誰在保護人民的權益?看到政府的失靈機制好像已經病入膏肓,觸到好大好大的苦却又無可奈何。
---------------------------------------------------------------------------------------------------------------------------------
版主

政府官員拿樹菊的成就往自己臉上貼金,卻對自己核准的CNS/GMP商品不做好把關,讓塑化劑事件愈演愈烈,不檢討政府機制失靈,全都怪罪到上游製造商,倒霉的消費者要如何自保呢?此事件有正面意義嗎?

記得高中家事烹飪課,老師叫我們去化工廠買香草、香蕉油之類,當時就生起疑惑,這化學的東西能吃嗎?沒有人告訴我,因為食品市場都這樣加工烹調。後來上市食品規定要標示成份,以為是消費者的福音,哪知標示出一堆化學名詞,廠商照賣,多年來也沒見政府管制,誤導消費者繼續食用。消費者迫切需要「自求多福」、充實知識了!(06-02-2011一虹)
 

偏執讓他看不到真相

(06-01-11一賢)

看到師傳來的《越娘台語溜》,談到因黃春明()五字國罵,才注意到「漢字派」(反對用羅馬拼音學臺語)的重大偏執。

回想起當時看到電視上成大台語教授舉著羅馬拼音的看板,因為看不懂,內心的接受度比漢字小很多。我們因為學漢字,習慣於用漢字寫台語,但是漢語是四音,台語是八音,要用四音的文字,表達八音的語言,很難表達正確的音與字。常常為了找一個適當的字想好久,若用羅馬拼音就沒有這樣的問題。

越南文是用羅馬拼音,印尼文也用羅馬拼音,很多語言是用羅馬拼音的,習慣了羅馬拼音,學其他語言就容易多了。

不知歷史的年輕人

 (06-01-2011韻雅)

自從昨晚與國外互動專輯發行以及台灣定位,與師的信件往來勾起內心一直有的激動。晚上樂團中阮的新團員和男友來家中拜訪,喝茶聊天時我很自然帶入台灣歷史的主題,兩個年輕人已經大學畢業工作了,對台灣過去的歷史不知,近代發生的事件也不知,彭明敏、林義雄都沒聽過,台灣的教育真的是大有問題!

女孩說:「為什麼要跟國外的人講政治和歷史,只要聽音樂就好了。」我說:「我們的音樂創作能量來自這塊土地,妳今天會有這樣的自由和安全的生活,就是來自台灣歷史上前人的努力甚至犧牲生命。」我從自己的故事開始訴說,從戒嚴時期往前推,眼前這位在戒嚴後出生的孩子睜大眼睛,她問為什麼Mia的生命故事對她來說是完全陌生的場景,當我在介紹上一代的生命史時,那就更明顯了。台灣是充滿苦難張力和生命美感的地方,如師說的”so much sadness, so much beauty”,當不去了解台灣,就失去生命的厚度、踩踏在不堅固的大地上。

問女孩有沒有讚嘆的台灣典範?我提音樂領域的名人蕭泰然,她開心地點頭說知道。學法之後,深解引導眾生要善巧,從她可以連結的入手,多給予放鬆的鼓勵。我說台灣要換新一代來做做看,才會突破框框,女孩說她從來不去投票的,我引用師的反向幽默語:「國民黨執政,沒有人可以監督;讓民進黨執政很好啊,國民黨一定會嚴密監督,雙贏啦!」

台灣多數人對公共議題選擇冷漠不觸,因為不知道還有其他可能性。事實上的確很長一段歷史,殖民時期到長達38年的戰爭戒嚴,台灣人是沒有太多選擇性的。坤山的話讓我印象深刻,除了接受因緣,還可以主動帶路。

感覺自己些微突破無法和立場對立者談政治的侷限,過去是害怕衝突,從聖脈近期義饒益的共修中獲得新的力量,在交談的過程中也是鍛鍊身語意無懼無偏的清淨。勉勵自己:沒有愚笨的聽者,只有不善說話的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