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6日 星期五

滄海一淚巫寧坤

 (05-06-2011一綸)

今天,煥銘介紹了一本叫做《一滴淚》的書,看到封面上寫著余英時教授的推薦,引起了閱讀的興趣,沒想到才看了一小章節,世間的苦難就像排山倒海般在心裡激盪不已,那樣的世界,那些善良的人民是如何熬過來的?

余英時的序文說:
「本書的最高價值不止於保存了一人一家受難的真相,更重要的,它寫出了中國知識人在歷史上最黑暗期間的心史…。」



威權體制的漂白與渲染

 (05-06-2011一逸)  
讀著《人籟辯論月刊》裡「販賣強人:兩蔣文化園區另類觀光」,文章裡談到:「對走過強人政治的台灣人而言,威權體制留下了許多遺跡和後遺症我們的生活空間裡便處處充滿強人政治及威權的符碼,全台各地有中山路、中正路….幾年前學校、軍隊、機構、公共場合,到處都可見蔣介石銅像矗立,且被當成偶像般膜拜。」 

「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開始進行一連串的去蔣化行動,其中包括拆除軍隊中的蔣介石銅像、中正紀念堂改名、拆除『大中至正』」牌匾…對於民進黨此行動,國民黨則是嘗試以觀光、歷史文化等軟性元素,反向操作,扭轉兩蔣的形象。

2005年桃園縣政府(前桃園縣長朱立倫)規劃的『兩蔣文化園區』,便將慈湖陵寢、慈湖紀念雕塑公園、大溪陵寢等兩蔣相關的歷史地點,包裝成吸引觀光客的旅遊景點。

其中『慈湖紀念雕塑公園』蒐羅各地遺棄的兩蔣銅像,目前已經設置了152座銅像,很多觀光客來此一遊,不免俗地要和這些銅像合影,形成一股風潮。全公園最大的就是被高雄市政府拆解的那座銅像,經過桃園縣政府修復後於2008年4月5日重新開放參觀,並重新命名為『傷痕與再生』,這也是全世界唯一為單一個人雕像所設立的紀念園。」 

「2008年4月重新開放「慈湖陵寢」,還在門外停車場舉行「創意市集」。當時是以『政治解嚴、空間解構』為主題,利用藝術的處理手法淡化蔣中正的政治色彩,讓銅像變成『藝術品』,市集內售賣與蔣中正有關的紀念商品,如彩繪帆布鞋、手工拼布創作等強調個人設計的創意商品。…在Q版的兩蔣銅像的燦爛笑容下,過往的歷史彷彿都灰飛煙滅。」 

「環顧文化園區內的慈湖雕塑紀念公園,不難發現增加蔣中正銅像與遊人的互動,讓遊人站在小矮凳上與之拍照時,遊人彷彿成為『蔣公』疼愛的子民…透過『拍照』,再現『蔣公』作為領袖的『偉大』、『愛民』的凝視』….」

Malaita的部落格說:「這些看不見歷史的觀光客,反映出一種『對歷史無感』的心態。歷史沒有厚度、沒有傷痕、沒有爭議。歷史人物如同虛擬人物那般,對很多遊客來說,和變裝的蔣介石銅像合照,與恐龍雕像合照沒有什麼兩樣,都是新鮮、好玩、有趣、沒有心理負擔,不需要想那麼多。」 

「活動的目標就是讓我們看不見歷史的爭議、情緒和血淚,讓我們面對歷史時依據的不是面對世界的核心價值,而是消費和短暫的愉悅。」 

吳易澄的文章「可愛無比,暴力無敵:當威權形象化身為藝術商品」。談到「這兩年來誠品書店出現了一櫃商品,是以蔣介石蔣經國的頭像為基礎所創造出來的。包括T-shirt、公仔、馬克杯等,設計感十足。另外還有了註冊商標:優雅的白色書寫體「Love Chiang」(愛蔣)與書法印刻,以及彰顯老蔣與蔣夫人的雍容華貴的黑白相片,暗示後人對蔣氏一家的愛戴。這一系列的商品出自老蔣的曾孫蔣友柏的『橙果』,設計者是板橋林家花園的後代林知延,但幕後真正的主導者是桃園縣政府。」 

「只要沒有直視、面對真實的歷史,無視於在暴政統治下的庶民記憶,以及長久以來的噤聲無語,高舉『藝術之名』大纛,縱使可愛無比,依舊是暴力無敵。」 

「昔日的威權統治者,在設計師的巧思下,搖身一變成為可愛的公仔,或是成為酷斃的當代普普藝術。這些企圖顛覆過去形象的繽紛商品,顯示的是台灣社會的多元包容,還是對歷史的缺乏反思?」


版主: 
這兩篇文章說的是民眾對歷史的麻木無感與一個心虛的政權。沒有勇氣面對歷史,只會利用納稅人的錢,對臺灣人的「史觀」置入性行銷,「去脈絡、去價值」,憑藉威權時代遍植的遺毒,恣意用「裝可愛」的方式繼續變造模糊歷史的真相,欺罔天下人耳目。也就難怪歷史錯誤會一再重覆,人爲的災難會紛至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