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3日 星期五

尊重當地原民自主權

(04-13-2012一賢)
看了公視我們的島他們為何反水庫,有感於錦屏村的泰雅人不論老少,堅決反對在他們的家園興建水庫的立場,可是回過頭來一想,那用水的問題如何解決?
看到影片中水利署副署長楊建榮提到建海淡廠跟建水庫的比較,他說海水淡化的成本較高,每噸總營運成本大約要三十幾元,而興建比麟水庫只要二十幾元。感覺這樣的成本應該也不是負擔不起,有必要犧牲原住民族的家園和土地環境來建水庫嗎?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垂簾聽政」的臉書總統

(04-12-2012胡文輝)

 
馬英九總統不理民怨沸騰,不出來面對民意,不回應人民遭受油電雙漲之苦,卻對自己拍板的漲價決策自鳴得意,還反過來教訓人民要「轉大人」。
在野黨諷刺馬臉書治國、臉書總統,不顧民苦民怨,馬英九竟回應稱「欣然接受」臉書總統封號,如此「自我感覺良好」,簡直無可救藥!
政府經營的油、電價帶頭狂漲,帶動民生物價飛漲,中低收入者生活更艱難了,馬英九竟稱,戴鋼盔也要漲、今天不漲明天就會後悔云云,如此冷血,無同理心,如此不知苦民所苦,「吃人夠夠」,還振振有辭,仗著權勢,就可以這樣欺負人民嗎?
「權責相副」是民主憲政的最基本精神,但是,現行憲政設計本就存在權責失衡的缺口,馬英九總統兼國民黨黨魁,國民黨又在國會佔穩定多數,擴大了憲政失衡的缺口,黨鞭揮舞,國民黨立委大都乖順聽令,形成「一人獨霸」的怪胎體制,馬英九坐擁大權,卻有權無責,不受監督。

尋找改變台灣的力量

(04-12-2012紀淑芳)

一月十四日,總統敗選,民進黨的未來,像是突然間停格,掉進了一個大黑洞。從那天起,黨內剩下三種人,一種人懷憂喪志, 乾脆寄情山水、放逐自我,第二種人瞄準接下來的黨主席大位,天天都在密室裡撥算盤,第三種人則是蔡英文,每天辦公室裡訪客絡繹不絕,都在問她:「台灣的未來怎麼辦?」「妳的下一步要做什麼?」
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好
時間倒回總統大選的那一晚,蔡英文以超乎預期的落後八十萬票吞敗,開票夜競選總部前漸下漸大的雨勢,夾雜了飄散的眼淚,支持者一邊聆聽著蔡英文的敗選演說,一邊高喊著:「不要走,留下來!」大半年選舉動員攪起的澎湃熱情與希望投射,隨著那夜的結束,被迫戛然而止。

原來,瘦肉一直都有

(04-12-2012一三)

 
油電雙漲,物價齊飛,薪水卻文風不動14年。當人民叫苦連天時,總統要我們共體時艱,還說唯有如此,我們才有可能「轉大人」。選舉前說要苦民所苦;選舉完,變成大家都要吃苦。於是,很多人的心中開始有了問號…
如果官員的座車,從來不需要自掏腰包加油,如何共體時艱?
老百姓薪資所得每下愈況,官員卻能按時調薪。這就是患難與共?
國營事業經營不善、弊端叢生,員工的薪資與福利卻不減反增。難道,調高油、電價就可以轉大人?
一輩子受到黨國栽培,即便國家考試也是為他們量身訂做的權貴子弟,可真懂得什麼是為生計打拼的苦?
很多人說被總統騙了,而總統「苦口婆心」的一番話,則讓我想起年少輕狂的一段往事

只有地上兩腳步的自由

(04-12-2012宥娟)




若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書,那麼,掩埋在1947那一年的塵土血漬下的書有多少?五十年的噤聲,壓抑,人人自危的恐怖氛圍中,無端端被捲入的受難者,又有多少?翻閱不完的影像只要隨手一碰,很難不讓人在揚起的塵埃中嗆出淚來!

「她們天天問神,求到好籤就滿懷希望,求到壞籤就心情黯淡。」

1948年二月二十八日廖政德用毛筆寫信給住在東京的弟弟,告知父親廖進平人間蒸發的消息。

收信人潛德是他最大的弟弟,兩人一起就讀台中一中,又一起留學東京,1946年回台時,廖政德抱著再回東京畫畫的心態,誰知發生228事件,父親失蹤,使他重返東京成為畫家的夢隨之破碎。所以留在東京的書籍、圖畫、繪畫工具,只好委託弟弟處理或丟棄,信中對家庭劇變無一句怨嘆,只提醒弟弟要用理性分辨真相、用智慧面對事實;其實,這是對他自己說的一句話。從寫信這一天開始,他沉默了40年,在濃重的228陰影中。

核廢無解

(04-12-2012地球公民基金會)

 
驚聞台電於花蓮秀林鄉和平村進行台灣島內唯一一處核廢料最終處置廠的探測,立法委員蕭美琴與今日上午十點二十分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說明。本會對此發表以下聲明:
一、全世界對核廢料仍然無解,尤其是燃料棒這種高階核廢料;若人體近距離接觸一段時間,可能導致急性死亡。長時間更有相當危害的輻射物質,半衰期有些很長,光鈽239的半衰期長達二萬四千年。然而世界上僅極少數國家在進行最終處置廠的計畫,最為公開的是芬蘭的安克羅(Onkalo)計畫,預計至少要封存10萬年,但此處地質是18億年未變動,才開始進行此富爭議性的計畫。相對於台灣,根本沒條件來處理此類高階核廢料。尤其花東地區,長期都是地震帶活躍處,完全不適合存放。請參考記錄片《核你到永遠》(Into Eternity)。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公共化媒改的纏鬥

(04-11-2012胡元輝)

媒改是個大業。但我們總盼望能儘快看到海晏河清,總在想何時可以偃武修文。
   解嚴之前,大家拼了命要求媒體自由,許多人也以為只要政治民主了,媒體就可以回歸公器。未料爭到了解禁,卻陷入另種形式的牢籠。
解嚴之後,媒體固然甩脫了政治力在檯面上的束縛,卻換來政治力與經濟力在檯面下的合謀,不只市場邏輯馳騁媒體世界,政治力亦透過財團企業伸出那隻「看不見的手」。
   過於天真的媒改樂觀主義,其實是政治樂觀心態的孿生兄弟。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時,許多人也以為從此高枕無憂、天下太平,未料民主的形式有了,卻不保證民主品質隨之而來。政治力量的惡鬥,政治人物的墮落,不僅成為台灣政治發展的阻力,亦成為台灣媒體進步的一大障礙。

「唱台灣歌.說台灣史」

(04-11-2012李筱峰)


彭明敏文教基金會將於414日在雲林文化中心舉辦音樂會。不僅要觀眾聽歌,還要讀歷史。
孔子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流行歌何嘗不然?流行歌謠觸及社會脈動,反映庶民生活,所以透過歌曲可以看到歷史。我受彭教授之託,策劃這次音樂會內容,特將歌曲帶入台灣史,將台灣史搬上歌唱台。
首先從南島民族出發,我們居住台灣數千年甚至數萬年的先民,不論是高山族或平埔族都擅長歌唱。所以台灣早期的歌謠,如〈三聲無奈〉、〈思想起〉、〈恆春耕農歌〉、〈台東調〉、〈牛犁歌〉,無一不源自咱平埔祖先的原調

咱敢不是傀儡尪仔?!

(04-11-2012 一智)
 
早上,對面的舅舅來家裡喝茶,他跟爸爸聊得很愉快,談到日治時期的台灣檜木,都被蔣夫人賣給日本,砍掉很多千年檜木,甚為可惜,他們談到心痛,啊!沒辦法啦!國民黨就是不珍惜台灣的資源…。爸爸說:爺爺精通木材,當年很受日本政府的器重!
日治時代之大規模砍伐,僅止於阿里山、太平山、八仙山等所謂三大林場。檜木林真正全面砍伐時期是在國民黨統治下的19501980年代,數十年來,台灣林業之總收入,檜木佔七~八成以上,可以說,台灣林業幾乎就是檜木砍伐業。
阿里山,建立於1935年的樹靈塔,見證土地開拓史,三十萬株檜木巨大的魂魄與兆兆億億自然生靈的消失了無痕跡,而那些已消失的精靈,才是真正的台灣魂!

公僕又在欺瞞主人了

(04-11-2012一三)


「看看人家,想想自己,大家難道不覺得我們就是因為用電太便宜了,就不會像他們這麼樣重視」。
總統訪問非洲,藉著小朋友緊偎燈光、趴在草蓆上拚命寫功課時,針對國內油電雙漲政策發表了以上談話。表面上看似感言,實質上是得了便宜還賣乖,吃盡台灣人民的豆腐。
在先進的民主國家,不可能聽到公僕「教訓」主人的言論。然而,台灣在國民黨的長期執政下,從來只有「領袖」告訴人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象徵民主精神的「人民作主」,也能於競選期間聊備一格。在統治者的心中,人民代表著選票與提款機,從來就不是主人。
為了護航核電廠過關,政府動輒恐嚇人民,如果不建核電廠就會缺電、就必須漲價,人民果真害怕了,也乖乖送上手上的選票。選票騙到手,還等不及登基,就急著將核四預算一路追加到天價,緊接著油價上漲,並準備跟著調漲電價,而所持的理由竟是再不調漲,台電就會倒閉。是啊!全國僅此一家的台電怎麼能倒?!國民黨繼續恐嚇、消遣著人民,面對公權力的予取予求,人民只能幹在心裡,但又能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