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一樣是人怎會差那麼多

 (01-29-2012一湛)

 (民眾將「貪腐院」的匾牌貼在司法院的外牆)

今天先生的朋友來家裡作客,談到政治又開始說阿扁貪腐
我笑笑的跟他們說:過年期間大家是不是會互相送禮,有一些人送的禮比較大,有沒有人會在下次申報所得稅的時候拿出來申報?大家覺得很好笑。
我繼續說:台灣或中國都有一些習俗,不太好但存在很久,大家也都習以為常,所以我們的經濟才有三、四成是地下經濟,帳面上是看不到的。大家都點頭覺得合理。

台灣的NGO少了什麼

(01-29-2012一心)

年假的最後一天,社區裡的一對夫妻,邀請幾位朋友一起去小公園開麵包窯,我大約中午的時候到達,火剛剛升起來,燒得正旺,要等到火苗緩和下來,溫度才適宜烤麵包、比薩,和大家事先在家裡醃好的杏胞菇、雞肉、羊肉等等。
好久沒見面了,透過臉書上訊息的分享,知道彼此持續關注的議題為何,聊起來很快進入狀況,不夠,臉書畢竟還是比不過面對面互動的滿足感,更比不上面對面交流的即時性、全面性、啟發性。就好像,今天用自己的雙手捏出的義大利烤餃子(Calzone),滋味是完整的,因為,多了溫度、溼度、光線、氣味,整個戶外空間所帶來的飽滿體驗,讓對話自然而然地揉合在動作中,讓靈感從當下每一刻的身體感湧現。
食物在窯中慢慢加熱轉化的時間裡,我們捲起袖子,赤手抓起一把把用黏土和沙子混合而成的紅土色黏劑,替麵包窯「西阿給(しぁげ)」──表面補強,這樣需要身體力行的工作,更是網路的社交媒介無法執行或取代的。
晚上,轉移陣地到他們家裡繼續聊,妻子從大學時代就參與了學校社團的環保抗爭運動,出社會後待過兩個基金會,一個從事環境教育,另一個爭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至今,她的工作室仍持續與國內很多NGO(非政府組織)密切合作、互動、連結,所以,我問她:「妳覺得,台灣的NGO欠缺什麼?為什麼很難串連、凝聚力量?」

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美國的「統獨」態度

(01-28-2012 naturegd1)

總統大選後,很多人對台灣國家的未來感到悲觀,但是理性的分析,就可以看出根本不是灰心的時候,因為馬英九表面上強調「不統」,所以 選民投馬,不一定表示接受「統一」,而是在無知、恐懼之下的選擇,台灣整體的「統獨」傾向,從美國擔心蔡英文當選的跡象看來,邁向正常國家的趨勢仍然大於 「統一」,只可惜多數選民選擇了崎嶇的道路。
台灣維持在「統獨」摸菱兩可的狀態,讓雙方都有求於美國,是美國牽制中共和台灣的絕佳籌碼,而 「獨立」或「統一」都會讓美國失去影響力,因此利害關係重大,此外維持這種平衡的代價很低,美國不可能放棄,所以在總統大選時,台灣整體的趨勢若偏向「獨立」,美國就希望偏向「統一」的候選人當選,反之亦然,這是自然的反應,也是台灣「統獨」趨勢的客觀指標。美國唯一無法控制的情況,是台灣藉由堅強的民意,用選票突破這種摸菱兩可的狀態,這是最具正當性和和平的方式,外力難以阻擋,所以台灣要邁向正常國家或被中共「統一」,都只能經由選舉,否則無法擺脫中共的糾纏,需要繼續仰賴美國。

2012年1月27日 星期五

與人性尊嚴的距離

 (01-27-2012一三)
美國有線電視Comedy Central CNN聯播的脫口秀諷刺富士康為「恐懼工廠」:「讓員工住宿舍,不認識彼此,省下通勤時間,砍除交友機會,就能省下更多錢...」「如果想組織工會,將面臨12年有期徒刑。」「我以為讓員工工作到死,可以省下30%~35%的錢...
英文版「恐懼工廠」脫口秀的連結:http://www.thedailyshow.com/watch/mon-january-16-2012/fear-factory
民視版郭台銘將員工管理比做動物
在台灣,被國民黨視為企業典範的首富郭台銘,其在中國經營的代工廠竟被美國揶揄為「恐懼工廠」。當初,台商到中國發展,是因為看中了當地的廉價工資,而此一勞工便宜的「利多」條件,竟是台商與中國政府聯手壓榨出來的成果。事實上,大老闆這種壓榨勞工的心態,也同時發生在自家聘用的外勞身上。
大選前的一月九日,「獻給失落的一代與青年對話」的論壇,經濟學家高希均、財經評論人陳文茜郭台銘在臺大找學生對談,郭台銘強調:政治必須要替經濟服務,他說他在中國去機場還有警車開道,意思是臺灣政府只優惠貸款給他但還未有警車隨扈。

駱家輝:中國政局非常敏感纖細

(01-27-2012楊建利)

回國述職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Gary Faye Locke)本週三(2012118日)接受美國公共電臺(NPR)採訪,他在採訪中說:「很清楚,從2008年北京奧林匹克運動會前的熱身期至今,中國越來越不容忍異議——中國的人權紀錄一直在錯誤的方向上行進(has been going in the wrong direction)」。
自從他接任駐華大使後,他注意到每天普遍發生在中國的大大小小的民間抗議活動,他特別提到烏坎的抗爭並給與高度評價,他進一步強調「我相信在中國存在著人民的力量」,當被問及中國的政局是否穩定時,他回答說「我認為,非常非常脆弱(very, very delicate)……但是,去年年初的茉莉花革命的號召並沒有產生直接效果,我認為,任何大的變局還有待中國內部的具有特別意義的事情的啟動。」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謀殺台灣財政

 (01-26-2012一三)
僅佔全國人口5%的軍公教,就花掉了政府全年總收入的1/2,這個比例,實在駭人聽聞。原來,政府財務的最大黑洞,竟是來自人事費用,難怪這個特定族群特別鍾愛一黨獨大的國民黨。
事實上,這筆費用只是表面上看得到的部分,很多的福利並沒有列在其中。當我還在軍中服役的時候,水、電有優惠,租屋、結婚有補助,生了小孩,也會領到生育補助。當小孩長大就學,政府就會發放教育補助金到大學畢業,中小學500元,高中職與大學補助幾乎是學雜費的一半,即使我已經退休也不會中斷。如果住在眷村,我就可以得到眷村改建的優惠,或者獲得申請購買眷村改建房子的優先權,且其價格遠低於市價,更有人因此轉手海賺一筆。自己免繳稅、免繳健保費,孩子的健保亦有優惠。退休之後,我可以開始領取台銀18%的優惠利息,當我死了,國家也會送我一個免費的靈骨塔位,而我的太太死後亦可享受此一福利。
乍看之下,這個國家的福利政策還真不錯,不過只有少數人可以受惠。公平嗎?既得利益者從沒興趣檢討這個問題,反而覺得這是國家應該給他的,選票成了捍衛利益的最佳利器,國民黨也樂得繼續施予小惠,反正錢是國家的,不花白不花。總統得到了689萬票,其中大部分的支持者都不屬於既得利益的少數族群,他們其實是老實納稅的冤大頭,被人賣了還在幫忙數鈔票。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中國血汗工廠給外資的兩套工資帳

 (01-25-2012何清漣)
中美成本差距日益縮小,導致美國製造業回流。如果說兩年前這只是部分美資的意願或是備選方案,到2011年上半年已經成為現實。
去年619日《時代》週刊那篇「中國廉價勞動力時代終結」,外界當作新聞記者之言,沒太認真對待,但此前美國波士頓 企管顧問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簡稱 BCG)於5月發佈的《美國製造歸來》(Made in the USA, Again),卻是該公司仔細認真的調查結果。
BCG在研究報告中指出,中美生產成本差距縮小,未來五年在美國一些地區製造的商品,生產成本將只比大陸沿海城市略高5%10%。成本縮小的同 時,美國的生產效率更超過大陸。因此,部分美資企業已從大陸撤離回流到美國,中國製造(Made In China)已變身成為美國製造(Made In America)。

400年6易其主的殖民悲劇

 (11-25-2008賴怡忠  )
(有一天,臺灣民眾也如此夾道歡迎中國軍解放臺灣?)
以下文章刊登於11-25-2008《自由時報》,再讀之能不悚然心驚?
1938年希特勒「和平統一」奧地利,這個Anschluss(合併)過程是否正在台灣上演?
回顧1938年奧地利「公投同意」被納粹德國兼併過程。奧德不僅同文同種,更如同今天「求統」的中華民國憲法,與德統一也是當時奧國憲法的政治目標。
希特勒併奧意圖更是昭然若揭,1938年與奧國總理碰面時,即施壓要求合法化奧地利納粹黨,並迫使其任命兩位奧國納粹黨員入閣,之後再要求將奧國積極防禦德國入侵的參謀總長解職,導致奧地利對德邊防洞開。當希特勒再次施壓,奧國總理在退無可退下,意圖發動(防衛性)公投以確保奧國獨立。但希特勒在公投的前夕舉兵入侵,因奧國邊防洞開,納粹軍隊沒有遇到抵抗長驅直入,甚至奧國軍官展雙臂歡迎。入侵後納粹即將原先的獨立公投改為統一公投,在槍口監督下,得到九成九支持統一的結果

是台灣人自己賣台?

(01-25-2012一心)

收聽深音網路廣播(http://deepsound.twfuture.org/),這一集題目是「2012選舉過後」,主持人是知名網路部落客酥餅,與談人是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台北醫學大學助理教授張國城
第一部分是張教授的發言,可能由於他曾在反恐怖行動辦公室工作,看問題時,總會設定一個最壞的狀況,所以,他所說的內容,乍聽之下,真會讓人對台灣前途感到悲觀,例如:「今年的選舉,是台灣人最後一次跟中國say no的機會。2016可以判斷對台灣的政治框架的限制,台灣對中國的持續依賴,中國對台灣政經勢力的滲透,會比現在更多。所以除非中國或是國民黨本身發生巨大的變化,不然的話,這已經是最後的機會。」
不過,他從台灣人的性格,來分析國民黨成功、民進黨失敗、和中國容易介入的原因,切中要害,看到,只要我們能夠對症下藥,就很有希望!
他分析,台灣被中國殖民最久,深受傳統中國文化影響,而有以下幾個不利於民主發展的性格:一,不強調「公平」,而強調「利出一孔」,二,不重邏輯思辯,而重經驗主義,容易被莫須有的東西影響,三,缺乏反思,只談光榮,不檢討失敗。

中國人「被失蹤」最可怕

(01-25-2012吳心欣)

人權活動人士舉著異議人士艾未未的畫像在中國駐香港聯絡處外舉行抗議(201145號資料照)

「人權觀察」組織近日公佈一份年度報告,指中國政府在2011年人權狀況倒退,其中包括採用非法的強迫失蹤手段來對付異議人士。該組織敦促奧巴馬政府採取更多措施就人權問題對中國政府進行施壓。
1 23號,「人權觀察」組織公佈了九十多個國家人權狀況的年度報告。在其關於2011中國人權報告的章節中,「人權觀察」指出,自20112月以來,中國安全機構在未經任何法律保障措施或司法程式的情況下,抓捕了包括艾未未在內的幾十位最直言不諱的批評人士,將之「失蹤」幾個星期;一些人被釋放後,講述了關押期間遭到的訊問和威脅。
報告指出,僅僅在2011年的12月間,中國政府就迫害了幾位知名的維權人士,其中包括殘障維權人士倪玉蘭、貴州民運人士陳西、四川民運人士陳衛、以及維權律師高智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