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1日 星期二

誰深怕「外省人」變成「本省人」

(10-11-2011一三)

















 

強化一黨之私的新聞局

 (10-11-2011悠然)

   
昨天是「中華民國1001010日」,一個數字上看起來很漂亮的日子。遇到中國人就把一切象徵國家主權的標誌收起來,對內卻喜歡以「中華民國」的正統繼承人自居的馬政府,自然要熱鬧慶祝。這個慶典的花樣之一,是新聞局編纂了部《百年風華》,要把這一百年來值得紀念的事蹟大書特書。
引人側目的是,這部官樣文章雖然也請李登輝前總統撰文紀念八田與一,卻刻意在本書的封面中,獨漏他與陳水扁前總統的照片,意味著馬政府眼中這兩位前總統是不存在的。如果對照國民黨黨部在總理、總裁和歷代黨主席的肖像中拿掉李登輝,把他擔任黨主席的時光一筆勾消,我們似乎可以理解這群黨國不分的人是怎樣看待歷史的:凡是不符合自己集團利益的史實,一概視而不見。正如國中小教科書不會按照國際法正確地教導學童「中華民國最早的合法政府」是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 徐世昌等人延續的北洋政府,而「廣東的軍政府」其實是叛亂團體;反而按照中國古代史書的寫法把廣東軍政府當成正朔。這種昧於史實的作法在專制時代見怪不怪,但在民主時代就顯得好笑。更可議的是,行政院新聞局拿人民納稅人的錢去強化這種一黨之私的偏見,羞辱的不是李陳兩位前總統,而是身為國家主人的全體公民。

寫信給邱和順

(10-11-2011一逸)

「親愛的和順
您好!我叫邱美利,今年56歲,與您同姓,是苗栗客家人,看過有關於您的紀錄片,聽到您的聲音是客家腔,不知我猜對了嗎?
寫這封信給您是想表達我內心最由衷的感恩與深深的慚愧!感恩您的堅持,為了司法改革與司法正義的實現,承擔了很多世間的苦難,對我而言,您就是一位人間菩薩!
我的內心感到慚愧的是因太晚關懷您的案子,錯失了很多陪伴您一起走過、一起發聲的日子,如今有機會寫信給您表達我的心聲,倍感珍惜,也很感恩!
因為江國慶、因為您,讓我開始關心司法正義,內心也發願:在有生之年,為了司法正義的實現上,要盡一份心力與責任。
千言萬語,只想說聲:謝謝您!您永遠在我心上,寄上一篇我寫的文章與您分享,請多保重!
邱美利(一逸)感恩合十 2011年10月11日

一場延緩死刑判決的說明會

(10-11-2011一丹)  
下午和一護、一點、一慈、一勤、韋淇與成大法律政治系的同學們一同聆聽邱和順義務辯護律師團對延緩死刑判決的說明會。從「死神的交易」公視紀錄片到律師一步步的疑點解說,重點就在於律師所言,台灣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正視「無罪判定」,無論辯護律師團對判決提出了諸多疑點,卻沒能讓法官、檢察官採納,其理由…..制度的偏頗…..錯綜複雜。
看著、聽著、感受著現任司法體制的超級不完美,深深地吸進了世間苦難,深情地呼出絕待的愛與信心。
我們到底能為此現象做些什麼?
喜歡這位年輕的林律師(才33歲)對學生們(未來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的信心喊話….. 放心,你絕對不會孤單!!!
法官、檢察官絕對是有權力的、是可以選擇的(改革或迎合),一定要正確地適用法律,一步步改變現在這個環境、制度,這是我們的職責!

邱和順寫給一虹的信

國慶後,馬英九宣布說要執行死刑犯槍決,一虹說或許是最後的一次救援機會,更可能是最後的遺言了。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在國外,中華民國不是國名

(10-10-2011一心)
今天是十月十日,在臉書上,看到朋友po了一句話:「如果你是因為對現狀長期不滿、或是怪罪歷史課本寫不好、老師沒有教、或僅僅因為某種政治傾向而對這個時刻無感,是否正失去了一次見証歷史、認同自己根源的機會?............辛亥革命一百年,中華民國萬歲!!!」
心好像被針刺,回應她:
「正因為我很有感,我期待深入理解真正的歷史,關於台灣這塊土地、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歷史。辛亥革命對生活在台灣的我來說,遠遠不及鄭南榕自焚對台灣民主的貢獻,而我們卻對這個犯下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政黨,歌功頌德,想像德國人歌頌希特勒!
知道越來越多關於台灣原住民和台灣民主發展的血淚史之後,我真的喊不出 「中華民國萬歲」,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必再在頭腦打結,硬是要假裝這個六十二年前就停止存在的國家,是我的國家。台灣就是台灣,不是什麼中華民國!
更別忘記,辛亥革命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從一開始,就是以漢人為本位的狹隘民族主義,而無真正的民主思想。想想中國對東土耳其(新疆),對圖博(西藏)所做的...不寒而慄。宋教仁真的被袁世凱所暗殺嗎?孫文發動戰爭,是為國家人民?還是為他自己的「交易」與「計算」?可曾聽過孫文說的「在台灣的中國同胞被日本壓迫,我們必須鼓吹台灣獨立,和高麗的獨立運動互相聯合」?是的,正因為我們學的歷史是錯誤的,今天,我們可以一起來重新學習、討論。

聽巴奈和那布唱

 (10-10-2011坤山)

聽:巴奈那布唱:「也許有一天」。那布在台上真情流露的告白:
「如果我們的孩子、我們的部落,沒有自己的學校,我們的孩子不能夠讓我們來教的時候,就沒有所謂的原住民族,沒有布農族、沒有阿美族。我們要我們的孩子跟我們一起重建,讓孩子在國民教育休學,不要讓我們的孩子來綁架我們大人;這是我心裡的話。從日本到國民政府,我們都一直被國家騙,我們都是國民教育下的守法的好國民、好孩子;可是我們漸漸的不是布農族、不是卑南族、不是阿美族,我們的代價何其深啊!這是一個機會,在凱達格蘭大道,沒有立委、沒有流亡政府的官員,但我們有你、我們有我,我們一起來好不好,……,回家!」

離開台灣是出國,不是出家!

 (10-10-2011一湛)
臺灣駐美三大城紐約、洛杉磯、休士頓的「漢學書房」即將開幕,「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所動用的經費是納稅公民的錢,卻老是在文字上撥弄,曖昧不明。「漢學書房」的英文翻譯明明是 Chinese Studies Academy英文卻故意翻譯Taiwan Academy ,那就叫 「台灣學院」好了,為何不乾脆一致,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原來「漢學書房」是為了給「華僑」看了舒服些,英文的「台灣學院」是給老外看的,老外只認得「台灣學院」,不認得「漢學書房」!
是誰在阻礙台灣的外交前途,台灣要走出去跟國際做朋友,我們需要全新的思維、全方位的整體外交。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及時把握時機,動員海內外專才,隨時隨地,發動全方位的整体外交戰,台灣才能走出去,創造外交的勝利!台灣各行各業人才輩出,在世界表現優異,如果每個人都能說出:「我來自台灣,台灣是民主獨立的國家」,假以時日,我們一定會被國際認知與接受。
回顧歷史,台灣先後由清朝與日本統治,涉外關係也融入了清朝及日本的外交當中。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開始強力接管台灣。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國共內戰中失利,繼而播遷台灣,該現狀維持至今。
目前除了正式外交使館英譯名稱詳註台灣之外,至今冠以台灣或台北為名的中華民國外交機構,仍居中華民國駐外館處的大宗。例如:「駐奧克蘭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駐阿根廷台北商務文化辦事處」、「台灣駐巴林商務代表團」或「駐約旦中華民國(臺灣)商務辦事處」。
沒有台灣,中華民國無所歸依,而緊抓中國,臺灣就永遠不能抬頭挺胸!

多關心政府怎麼花錢

(10-10-2011亭伶)
曾經聽過「電影是一場賭博」這句話,意識到這指的不只是金錢的投資,而是一種人生的豪賭,賭的是妳敢不敢全然的相信,然後把自己全然的交出去,即使是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狀態,都全然的交給當下在做的唯一的這件事。
對我來說,《賽德克巴萊》已經成為一種行為藝術,而他創造的影響已經超越一部電影,有朋友說,這是一部真正民主的電影,解構詮釋歷史的霸權與教條,讓更多人想了解、想書寫台灣的歷史。我想透過開放而多元的書寫與討論,建立屬於庶民的台灣人的史觀,對台灣,對我們每一個人都非常的重要,《賽德克巴萊》真的創造了歷史。同時他也帶領我們看到電影與文化產業的力量與價值,解放我們原本畏懼的夢想。

愚民永續‧政權長存

(10-10-2011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