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8日 星期日

中華台北一國兩區

(04-08-2012 一心)
週六公民咖啡館後,Sarah分享說,她其實有感覺到,台灣社會這幾年的氛圍不太一樣,好像倒退回她剛來台灣、還在戒嚴的八零年代,只是,現在的她不一樣了,兩個孩子都是台灣人,她比以前更在意台灣的未來,有時候,甚至有些害怕,台灣的民主自由會被剝奪,恢復威權統治。
她說她今天的收穫很多,先從鄭南榕的事蹟,深入了解了國民黨政權對台灣社會的壓迫,再從大家的分享中看到,被恐懼綑綁而無法自由表達的痛苦,至今仍普遍存在,其實,連她以外國人的身分在學校教書,都可以感受到整個社會體制對教學自由的無形壓迫了,更何況是那些台灣籍的同事呢,這種箝制,一定更教人窒息。她原本的懷疑被確認了──台灣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自由與民主,因為,國民黨的勢力從未真正消退。

我們談到訊息來源的重要性,她說,她雖然不是個很關心政治的人,但至少都會讀Taipei Times,有很多蠻客觀的消息及時事評論。
回家後,看到Taipei Times連續兩天都有對吳伯雄一國兩區之說的評論,46Michael Danielsen以「國民黨無法延伸台灣的國際觸角(KMT fails to extend Taiwan’s global reach)」為題指出,一國兩區主要作用在延續國民黨討好中國的意圖,降低歐盟和美國在國際組織中協助台灣的壓力,削弱台灣以一個獨立國家本可以在這些國際組織中發揮的影響力。
就拿國民黨一直引以為傲的(受制於中國否決權的)世衛觀察員的身分來說,台灣在該組織中的參與程度不但沒有如預期般增加,反而是降低了,跟民進黨執政、有清楚台灣認同的那些年相較,台灣今日所參與的重要委員會議,大不如前。
把台灣說成是中國的,不但會降低台灣參與區域性貿易結盟的機會,深化台灣的孤立性,更會傷害到台灣主權及台灣人民。結論是:打壓台灣意識、淡化台灣獨特性的國民黨,又再次重複了他們改不掉的壞習慣──站在歷史上錯誤的一方。
47日的社論,則是由法國里昂政治學院的副教授,也是里昂東亞研究院院士Stephane Corcuff所寫的,標題為「避免過去的錯誤(Avoiding the mistakes of the past)」,他指出1680年代台灣所面臨的地理政治情勢,與今日有許多相似之處,值得借鏡。
1683年,原本偏安台灣的明鄭,在海上一個重要的戰役被施琅打敗,明鄭為了繼續求生,決定迎合中國的新興統治者大清帝國──放棄「反清復明」,承認其政權合法性,並認其為「宗主國」。然而,大清帝國並不需要附庸國,只想終結明皇室,所以,1683年九9月,明鄭投降,交還國璽。
然而,大清帝國內部,卻經過了數個月的辯論,才決定將台灣這個「蠻夷之島」納入版圖。這一納入,造成了「台灣自古以來屬於中國」的印象,即使台灣只有在1683~1895年間,是清帝國的一部分而已。
今日興起的中國開始施壓於台灣,要求其承認北京政權對台灣統治的合法性,就像三百多年前,興起的大清帝國質疑朝東寧國的獨立性一般。而國民黨的一國兩區說,就像當時的明鄭,承認大清帝國的合法統治。
今日的國民黨可稱為「新的舊國民黨」,被過去統治階級的第二代所掌控了,而這些統治階級就像明鄭的王室,充滿了大中華意識,他們不理會大部分台灣人民反對統一的聲浪,心底渴望著統一。
但是,他們知道在台灣透過選舉,不可能達到終極統一的目標,於是,他們不敢說他們做的,也不願意做他們說的。他們在乎的不是華人社會最欠缺的民主與法治,他們只在乎眼下的權勢與可以搜刮的財富。
按照這樣發展下去,一個亞洲的民主經驗恐怕會結束,一個自由表達、多元認同的台灣經驗的截斷,甚至,這個世界會繼香港之後,失去最後一個除了中國以外、可以認識中國的、靈通而非制式的信息管道。

       
版主:
一國兩區開始於中華台北!明明就來自台灣,卻要說是台北,明明就是個國家,卻被當作城市,明明就是獨立的,卻被說成附屬的…可惜,689萬選民不了解,也不在意,給人賣了還幫人數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