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30日 星期三

日本反核運動史一瞥

  (11-30-2011黃俊邦)
今年三月,日本東北地區發生九級地震和海嘯,位於福島縣雙葉郡的福島第一核電廠發生七級核災難,輻射大量外洩,居民被迫逃離家園。面對巨大災難,日本人表現的忍耐和平靜很讓外國人讚嘆,但是,也有人對核災難後日本只有零星的反核聲音,感到很不解。
大江健三郎(左二)率領反核遊行(攝影:Alfie Goodrich/Japanorama
核災難發生後的半年,諾貝爾文學奬得主大江健三郎等發起「千萬人簽名反核能」運動。他們在東京明治公園舉辦了一次大型的「莎喲娜啦原子能」集會,出席人數高達六萬人,是多年來集會人數最多的一次。一些人也許會慨嘆「日本人終於覺醒了」。
但其實在福島發生核災難之前,日本的反核運動一直持續不斷,並且在多個地方成功阻止核電站建成
然而,核災難還是在日本發生了。
面對這樣的事實,不難想像日本反核人士的心情。「莎喲娜啦原子能」集會發起人之一安齋育郎是一位輻射防護專家,也是京都立命國際和平博物館的名譽館長。他今年71歲,是東京大學原子能工學科第一屆畢業生。他從七十年代起就批評政府推動核電,並曾在福島跟當地居民一起反核。福島發生核災難後,他在一個公開場合說,他對自己未能勸阻政府推動核能感到很羞愧。

2011年11月29日 星期二

時空膠囊vs.唐詩宋詞

  (11-29-2011李若鶯)
十一月二十八日自由時報有兩則和小學生相關的報導。一則是台灣新北巿三重集美國小,要求小一學生二個多月要背80首唐詩宋詞。另一則是日本千葉縣柏巿立西原小學創校四十週年,學校安排為每個學童製作一個給10年後自己的時空膠囊。
集美國小教務主任在面對家長反彈時說,背誦活動是鼓勵自主學習非強迫。但既然設計成闖關活動,有獎品獎狀鼓勵,又是出自學校的要求,基於好勝心和自尊心,學生必然「自動」參加,家長即使一萬個不認同,也不敢讓孩子在小一就成為特立獨行的份子。
西原小學校長在發表活動感言時說:「就算時代改變了,做人最重要的事,必須在小學時代學會是不會改變的。」

解構工具機的ECFA神話

 (11-29-2011林尚榮)
列入早收清單的工具機,是馬總統行銷ECFA利多的一顆明珠。
近日財經媒體報導,今年一至十月出口值達32.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9%。記者慣性將其歸功於ECFA效益,其實是不求甚解下「美麗的錯誤」。而這樣的論調已誤導國人一年多了!
把上述三十九%的成長層層剝開,可以發現:今年佔出口值40%的大陸和香港市場,比去年成長18;其他與ECFA無關的60%市場,成長了58%。以貢獻度來看,中國市場增長兩億美元(約佔22%);其他市場增加7.2億美元(佔78%),才是推升的主力。
更早之前,部分媒體、名嘴、官員到總統,統一口徑灌輸國人「ECFA的加持,台灣工具機產業有爆發性的成長」;撐腰的數據是:2010年產值、外銷值,分別較上一年度暴增77%和70%。

2011年11月28日 星期一

反客為主的「金馬獎」

 (11-28-2011江復正)
週六晚上,大部分台灣人懷疑他們是否轉錯台了:明明是台視頻道,明明是台灣「金馬獎」頒獎典禮,但怎麼幾乎全是我們陌生的演員、影片,嘴巴講的,不是廣東腔就是京片子,一下子,我們反倒不太相信手中的遙控器了!
台灣舉辦的電影獎,不一定非要台灣片或台灣人得獎不可,在全球化的今天,藝術跨越國界,再稀鬆平常不過!美國奧斯卡獎也時有英國片或英國演員拿獎,當然,比例可能沒那麼高!如果英國也有飛彈對準美國,那又是另一回事!
也許金馬獎的評審委員都以公正自居,沒有人當偏袒台灣的「愛國裁判」,所以眾所矚目的魏導和「賽德克.巴萊」紛紛和導演和幾個技術獎項無緣,最後,反而是拿到最受質疑的「最佳『劇情』片」,差可安慰。
「賽」片本身當然並非完美,有許多可受批評之處,而中國的確也有部分可敬的電影和從業人員。但是就金馬獎「促進國片製作與肯定優秀影人」的宗旨而言,中港電影顯然是反客為主。如果對象獎勵的是所有華語電影,「賽」片應該不符資格,而且萬一哪天台灣影壇很不爭氣得全軍覆沒,我們還要繼續搭建這個舞台?他們其實已經有自己的百花獎和金像獎,還需要我們錦上添花嗎?有些影片也未曾在台灣上映,台下觀眾無法發出共鳴,台上領獎者也尷尬。

2011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擁有「合法傷害權」的食物鏈

 (11-26-2011一護)
午後去聽尤伯祥律師講《邱和順案》,談到日前《徐自強案》宣判,律師說:從死刑改判無期徒刑,雖然是很不簡單了,但,仍然覺得很難過、很失望、很絕望,真的感覺司法死了,有記者要採訪,我難過得說不出話來,我很想要痛哭…,只想要問法官,如果被告是你的兒子,你會這樣判嗎…?台灣的司法就是別人的孩子死不完…。
說這話時,他的眼中仍泛著淚光,瞬間,那樣的痛從眼神交會中,傳了過來,當下心臟有一很強烈的收縮,感同身受啊!
回到《邱和順案》,律師昂首,篤定地說:我~~~~~~~~~!這話穿透了我的身心,全身一陣顫慄,感受到律師守護眾生的願力,回向給世間的是正義和勇氣。
「《邱和順案》跟你我有關嗎?」
「你確信,你永遠不會當被告嗎?」
律師的每一字、每一句,都鏗鏘有力,聲聲呼喚著:人溺己溺、人飢己飢啊!你看到了嗎?你聽到了嗎?你知道了嗎?…
為什麼確信他們是無罪的?
因為所有重要的證據都不曾出現在訴訟程序裡,例如對被告有利的「不在場證明」,被解釋為「事後迴護」,不予採信。
被告有長達四個月,處於警方的「實力支配」之下,刑求之下,為了當下的解脫,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什麼事都會願意承認。
然而,真的是這樣子的嗎?

2011年11月25日 星期五

追求社會正義的政治力



(11-25-2011顏徐賴*)


 (公督盟評鑑第一名的專業立委黃淑英)
由於每位立委個別都擁有相當大的憲法與政治權力,政黨票一票等於投給10幾個人,所以名單更需要品管。公民社會既不會輕易為幾位樣板人物喝采,也不會以直覺比較名單好壞,而必須由更廣泛深刻的視角分析。
首先是一個觀念之辨。有論者認為,公民社會與政治各有不同的專業能力,因此應該與政治神鬼殊途,社運不該期待要求不分區名單中有弱勢代表蔡英文主席在民進黨名單備受批判時,也曾提出類似論調。我們認為這是錯誤的觀念。一個簡單的理由是,如果律師、會計師、法師,打籃球、抬媽祖、開銀行的,都可以從政,實在看不出為何長期關心公共事務的社運人士反而不被認為有政治專業。民主政治強調公民參與政治,唯有威權統治下,政黨才會自己高高在上成為一個「統治集團」,壟斷處理公共事務的能力與機會。
其次是個標準設定問題。民進黨在野,類似申請入學的學生,提出的名單像是一份研究計劃。眾所周知,這不是一份能顯示改革企圖的規劃。不過執政的國民黨則是個在學學生,該以在校成績,也就是執政成效為主要參照,而不能僅看名單。否則成績滿堂紅的學生,豈不是寫篇立志向學的文章就可以獲得書卷獎。
以「民主平台」三年來整理遴選的民主事件為指標,完全執政的國民黨在環保、依法行政、弱勢、賦稅改革等方面表現極差,這種成績單正好與不分區樣板代表形成鮮明反諷。名單還放入環保署副署長與政委,難道要持續為霸凌環境與農民的開發主義政策背書嗎?國民黨想趁機通過行政院版《土地徵收條例》,馬英九公開表示中科一定要開發,都是最新證據。

黑白來的「政治出軌」

(11-25-2011胡文輝)
操控選舉地下賭盤的「總組頭」,在地方上「喊水會結凍」,馬總統移樽就教,當面向他懇託幫忙,一個好大尾的「地方人士」!
馬英九密會總組頭事件,引發政壇風暴未歇,國民黨、總統府、馬辦同聲定調那位「總組頭」為「地方人士」,卻又稱馬總統未來與地方人士見面時,會更謹慎云云,顯示馬承認見組頭犯了「不謹慎」之錯。
不過,地方人士有兩千多萬,2009年九月二十日,八八水災災區仍滿目瘡痍,政府救災無能,民怨載道,很多災民仍無家可歸,馬英九卻以「總統的高度」,急急密會那位「地方人士」,內中有何不可「告」人之事?這不是去「告」誰,由手下如瘋狗般反咬對手,就能遮掩卸責的!
還記得那一幕嗎?八八水災後,有災民的家人失蹤,求助無門,想向馬總統求救,卻遭維安人員阻擋,於是哭著質問馬,「為什麼我們要見你變得這麼難?」馬當時語帶不耐的回應,「你不是見到了嗎?」

台灣選民的政治常識

  (11-25-2011吳宛郁)
剛過去的香港區議會選舉,親中派大獲全勝。近日,媒體卻揭發親中派在選區中出現大量幽靈選民與賄選的證據,但香港特首卻明白表示「見怪不怪」,媒體意興闌珊,市民也表現冷淡。
北京方面早前已表示要香港「三權合作」,也就是對於中央政策只能配合行事,面對中國方面干預選舉,特區政府默不作聲,司法調查也失去獨立功能。香港市民對於公眾事務的信心與興趣看來只會越來越低。
即使連香港的初級議會選舉,中國尚且高調出手干預,明年初的台灣大選,中國會用多少私下運作與干擾不難想像。香港沒有戶籍制度,因此出現幽靈人口的漏洞,台灣的選舉人制度較為嚴格,影響或會較小。但歸根結柢,主要還在人民的參與問題。
在民主制度穩健、國家體制完整的社會之中,民眾普遍趨向穩定不難想像。減稅、就業、社會福利等內政議題才是競選議題主軸。但台灣卻仍要爭取在中國強權干擾下的獨立運作路線,以及司法不公與經濟發展過度傾中等議題。

2011年11月24日 星期四

不再選擇國民黨

(11-24-2011一三)
接受某大學2012立委及總統選舉民意調查。確認受訪者選區後,訪問員開始提示問題
「明年立委選舉,您會投給無黨籍立法委員候選人邱佩琳、民進黨籍立法委員候選人江永昌,還是國民黨籍立法委員候選人張慶忠?」
江永昌
「立法委員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政黨票會投給哪一個政黨?」
「民進黨」
「明年總統大選,您會投給蔡英文馬英九還是宋楚瑜?」
蔡英文
「請問您的學歷?」
「軍校畢業,已退休。」

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基本人權高於外交豁免權

 (11-23-2011奕言)
1121劉姍姍放棄大陪審團審判的權利,認罪賠償2位菲傭共$80,044美元。
之前菲傭的工資是外交部付的,但劉姍姍說菲傭是自己僱的,否認是外交部僱的。外交部發言人章計平說「尊重」她的說法。是外交部付就說是,不是外交部付就說不是。說「尊重」還需要這個發言人嗎?
為了防止菲傭脫逃,「中華民國」外交官劉姍姍還加裝監視器、扣押菲傭護照和美簽,這些不人道舉動,只發生在人口販賣集團的宵小之徒。果不其然,法官要求穿橘色囚服,外加手銬腳鐐出庭。
劉姍姍承認簽約時,就不準備照合約付給菲傭;先前2009-2010年的菲傭也是相似的虐待情節。
2位來自馬尼拉的菲傭原本是以B-1簽証來美國,現在美國聯邦調查局根據「人口販運受害者保護法」(Trafficking Victims Protection Act),準備給傭菲T簽證,從此2位菲傭可合法居留,這是給人口販運受害者的簽證,堂堂「中華民國」的外交官竟淪為跟販賣人口的販子同一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