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死因會是沉默和冷漠

(12-08-2011蔡子強)
但丁(Dante Alighieri)在《神曲》中說過﹕「地獄裏最熾熱之處,是留給那些在出現重大道德危機時,仍要保持中立的人。The hottest places in hell are reserved for those who in times of great moral crises maintain their neutrality.


若有一天這個城市死亡…
「他們最先走來捉共產黨,因為我不是共產黨,所以我無出聲;
他們稍後走來捉猶太人,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所以我也無出聲;
他們接着走來捉工會分子,因為我不是工會分子,所以我還是無出聲;
到了他們來捉天主教徒,因為我是新教徒,所以我仍舊無出聲;
最後,他們走來捉我,環顧四周,已經沒有人留下來,可以為我出聲了。」
以上一段「唔關我事,所以我唔出聲,而到了最後,終於無人為我出聲」的故事,來自德國人馬田尼姆拉(Martin Niemoeller),他是一個德國傳教士,雖然也曾被希特勒逮捕而鋃鐺下獄,但戰後他一直沒有以受害者自居,反而深切反省。

馬田尼姆拉的歉疚
他認為納粹所犯下的滔天暴行,不應只推諉給少數幾個人,大家便認為可輕易「甩身」,反而認為應該由整個民族一起承擔,因為面對不公義,如果袖手旁觀坐視不理,本身便是一種不可饒恕的罪行。
他說:「我們常常選擇保持沉默,事實證明,我們並不能因此而逃避責任。我曾經不斷反覆地追問自己,如果在19331934年間,德國全國境內1.4萬名傳教士都嘗試挺身而出捍衛真理,甚至不惜為此賠上性命的話,歷史是否因此可以改寫呢?我愈來愈傾向相信,300400萬條無辜犧牲的生命其實是可以挽回 的。現在我們必須為此付出代價。」
1月起,吳志森將被香港電台奪去其烽煙節目主持的崗位。港台搬出一大套冠冕堂皇的理由,美其名是要多讓聽眾發表意見。港台上下,由領導層到工會代表,今次在這個問題上立場頗為一致。

殺氣騰騰、叫人噤聲的香港電台但眾所周知,吳志森一直被左派中人視為眼中釘,傾力圍剿。正如他近日在報章撰文說﹕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灑狗血的新聞媒體

 (12-06-2011楊斯棓)
125日,全球諸多媒體都報導了美國10歲女童麥蒂莘凱斯德Madisyn Kestell發現其母昏倒,打電話叫救護車後,和朋友仿照美國當紅影集《實習醫生》Grey’s Anatomy手法,對其母進行心肺復甦術。急救員說,若不是女童反應機警,其母恐性命難保。
上個月的台灣,各報報導有一名20歲的「熱血」女大生,在某週日下午一時許,行經新北市板橋區文化路驚見老婦昏倒路中,其夫嚇得不知所措,有路人幫忙打119,她則就近跑到中英醫院求救。這個過程,她像個英雄般的被報導,有「熱血」、有「救人」云云。動輒指揮護士「用跑的啊」,還對記者發表評語表示,「反而是在旁幫忙的中年男子,看起來比護士專業」。
兩例相較,或能看出台灣這則新聞的謬誤何在,美國的小學生其實比拙文的女大生來得有用多了!美國小學生是用實際的急救技術在救人,台灣的這位女大生則是「大聲」救人,呼來喝去,試問全天下有執照的護士、護理師,如果有人要你擅離你的執照登錄地址,你們可知,這等於是「棄眼前的病患於不顧嗎?」
而該大學女生錯認的「看來比護士專業的中年男子」,其實正是她譴責的醫院急診室醫師蔡文福,蔡醫師在現場也確認了老嫗的生命徵象。
當天各台新聞幾乎一面倒的以這位女大生(聲?)的觀點報導,中廣新聞最誇張,竟然用「老婆婆命喪街頭,女同學怨護士太冷漠」來大灑狗血,讓觀眾對「護士太冷漠」和「老婆婆命喪街頭」產生因果關係的不當聯想。

財團綁架保護區開發案

(12-06-2011傅瑞德)
或許是我太單純,不久前重遊曾經住過的陽明山,在很多地方都看到掛著這樣的布條:
上面寫「感謝周XX委員促成陽明山保變住土地不課徵土地增值稅」;看到這一排字,讓我從心裡冒起一片寒意。就我偏頗的認知,陽明山「保變住」(保護區變住宅區)這件事情原本就是財團綁架保護區,企圖在山頭上建造大片「高級」住宅營利的可議案件;我當初住在山上的時候,還曾經為了擋下相關的環境破壞工程,和社區鄰居一同參加過公聽會,最後幸而暫時將開發案擋了下來。
經過多年以後,山上那塊地還是維持著「已經開發好」,但暫時無法動工的狀況;簡單的說,那塊地的問題在於:
1.  位於國家公園邊緣的山頂上,原本並不適合大規模集合住宅之用。 
2.  從保護區變更地目為住宅區的過程問題重重。 
3.  作為住宅區的交通和污水排放等配套措施,是那附近的環境無法承受的。
我不知道現在財團繼續推動這個案子已經到了什麼程度;或許社區的力量在金錢面前顯得微不足道,但現在竟然還有立法委員「促成不課徵土地增值稅」

2011年12月5日 星期一

悲心的綠色稅改

 (12-05-2011趙家緯)
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害,並非未來式,而是進行式。依據日前發表的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其中即指出如極端降雨颱風襲台頻率,已從19791999 年的4年一次,增加至19992009年的每年一次。而在山區的土石流風險上,也因降雨超過警戒值的頻率由1989年到1999年的0.6%以下,增加至近10年的0.8%以上。而依據IPCC11月份所發表的極端氣候事件與氣候變遷之特別報告中,則預測台灣所在東亞區域,其在40年後的高溫日、強降雨的發生頻率均將較今日分別增加4倍及2倍。
面對前述學術界震耳欲聾的提醒,台灣至少比美國幸運,主要政黨均願意承認氣候變遷是台灣必須面臨的問題,因此無論在黃金十年與十年政綱中,均紛紛將減碳與調適列為其在環境面重要事項。但 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後的這6年來,台灣在氣候變遷的具體進展上,除了嘉年華式的「低碳博覽會」、散彈型的「能源國家型計畫」以及被地方政府以補助大餅視之的「低碳城市」等事件外,是否具有實質的制度量能的提昇,足以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在即將邁入2012年,這集總統與國會大選、永續高峰會以及京都議定書到期日3關鍵事件於一身的時刻,我們應仔細爬疏在這場氣候戰役上台灣到底有何準備。
氣候變遷政策的迷航…
過往6年中,在許多公關式的減量宣傳,諸如產業公會自豪著講個過往其「自願性」減量成效已達千萬噸,標舉著意識到企業責任,但卻未同時揭露其有多少減量是因產創條例針對環境友善化設備可抵稅所致。

紅衫軍街頭運動的本質

 (12-05-2011一三)
「表面上大家都在談海嘯,電視也都是天天在播放這個事件,但其實它是個障眼法,它障礙了我們看到全世間其它的苦難,它只是吸引了整個注意力,讓我們忘記了還有更多的苦難,比海嘯更大的苦難還很多。我們都有避苦的心理,我們不喜歡面對苦難,好不容易有一個吸引我們的,又比較沒有爭議性,就會喚起我們的同情心。」
今天在聞思班分享悲心作意,並以障眼法為例,讓大家瞭解「避苦」時的心理小把戲。人會避苦,障眼法亦無所不在。小自個人的嬉笑怒罵,大至政黨釋放煙霧、遮障人民的眼睛,其目的不過是掩飾自己的失能罷了。
所謂的「政府貪腐」,就是國民黨精心設計的障眼法。2006年,在野的國民黨透過特定媒體的推波助瀾,挾持了紅衫軍走上街頭。然而,走上街頭的這一群人,多半也是台灣不公不義的既得利益者。他們說阿扁貪污,卻不在乎國民黨的不當黨產,更是避談自己的所得是否符合公平正義。反貪腐從來不是他們的中心思想,奪權才是紅衫軍街頭運動的本質。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ECFA不能取代FTA

 (12-04-2011林中平)

總統辯論會上,馬英九雖提到任內ECFA政績,卻刻意點到為止,著墨不深。如此收斂,應是自知有兩大罩門,一是ECFA效益未如預期,二是FTA毫無進展!
馬說,「ECFA讓外商能到台灣增加投資,並且前進大陸賺全世界的錢」,但未提數據,不說個案,頗不符合其風格。試想,當初一再炒作的歐洲某大車廠來台設廠如果成真,此時還會隻字不提嗎?
至於「政府今年跟日本簽訂投資協議;跟新加坡、紐西蘭也在洽簽合作協議」更是說得心虛。前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已說過,此與ECFA無關。後者,馬在考驗選民的記憶力。
去年洽簽ECFA前,馬政府表示:ECFA是與國際接軌的敲門磚;只要簽了ECFA,我國「一定能」和東南亞、美國、日本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之後ECFA辯論時,馬總統慷慨激昂的呼籲中國大陸當局,不要阻撓我們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自由貿易協定的努力。他還鄭重宣布,要提升政府FTA小組的層級,由他親自領軍,加速與最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工作。

愚民政策遠超乎想像

(12-04-2011一三)
班上學員主動將「中國跟中國有什麼差」影片貼在一三臉書的塗鴉牆上,感覺彼此可以延續這兩天的政治話題,遂主動提出了一個問題:
13億人口,有可能施行民主政治嗎?」
學員:「不行,有時看到台灣的民主現象,覺得也許沒有民主反而是好事!可是看到為展現民主,那種張牙舞爪、小丑跳樑的嘴臉時,又怎樣呢?眼見民主口號被利用,為自己利益算計時,此時民主還是一件好事嗎?」
「所以集權比較好?」
學員:「不盡然,只要在位者有覺察、良知,有老師所説的那6種情懷(六度),所有的政策都是人訂出來的!集權也好、民主也罷!老師聽過巫山神女的故事嗎?一個在讓人憎惡的集權國家裡的淒美、浪漫、讓人淚流不止的故事!」
「這個故事,我看到的是中國城鄉差距太大的悲哀。寄望集權國家領導人的良知,要看運氣,也太冒險,因為沒有人監督。中國的問題是沒有言論自由,資訊完全被封鎖了!」
學員:「也許就是因為集權,才顯現這些不畏體制的勇氣與偉大!就如當年兩時代的黨外!所以要如烏托邦、理想國,人人良善,自己就能監督自己、檢視自己!」

2011年12月3日 星期六

美國對中國的新圍堵策略

 (12-03-2011杜念中)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夫婦造訪緬甸,突破半個多世紀來陷於僵局的美緬關係。希拉蕊之行被解釋成測探新政府的改革誠意,以考量是否逐步解除經濟制裁。不過這種說法充其量只能算似是而非。與其說希拉蕊此行是測試緬甸政情水溫,不如說是對新政局的背書,而且拉著反對黨領袖翁山蘇姬一起背書
緬甸不滿中國剝削
緬甸與美國的關係過去長期停滯,但3月新政府就職後幾乎是飛躍提升。對美緬關係發展最感不安的,自屬緬甸長期的軍事經濟靠山──中國。去年底緬甸大選後,中國內部已有觀察家警告大選可能帶來種種變化,但北京高層似乎對於在緬甸的地位過於自信,沒有任何因應變局的準備。如今中國在緬甸的各項投資、交通計劃和緊密的貿易關係,非但不足以牽制緬甸,反而成了抵押品緬甸即使向西方靠攏,威脅了中國的利益,北京也無法輕易抽身。
緬甸軍政府對外關係表面是鐵板一塊,毫無彈性,但思變的暗潮其實洶湧澎湃。過去軍方一面倒的親中國,被中國視為當然。但少壯民族主義派逐漸興起,對全面依賴中國並不滿意,中國剝削緬甸資源更不以為然2004年,被當成改革派的總理欽紐遭罷黜後受到長期監禁,西方莫不視此為緬甸拒絕變革的徵兆。但最新資料顯示,欽紐是當時軍政府親中派的代表,他的下台是複雜的路線鬥爭所致,讓北京大感震驚。

阿壩事件的活路

(12-03-2011金鐘)
 (這是最新關押藏人照片,文革式的掛牌批鬥)
最近,四川阿壩地區連續發生十二起藏人自焚,已有五人死亡。事件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重視,海外華人藏人連續舉行聲援活動,抗議中共對藏人的壓迫。這些生不如死的藏族僧俗求死時不是高呼打倒誰,而是呼喚他們心中的神:達賴喇嘛回來!達賴喇嘛萬歲!西藏獨立!
他們用生命指證中共企圖毀滅達賴喇嘛、扼殺自由西藏的失敗。這樣慘烈的集體犧牲的抗議行為世所罕見!說明情勢異常嚴重。
 自從達賴喇嘛1959年出走印度後,西藏、藏傳佛教就成爲一門顯學,達賴喇嘛也成爲世界級宗教領袖,榮獲諾貝爾和平獎,藏人在西藏內外持續不斷的抗爭,變成中國反專制統治的民主運動的一部分。北京政權鎮壓懷柔的兩手政策始終抑制不了藏人的離心思潮。同時,中國的民族分離主義,此起彼伏,鬧騰不停,新疆東土獨立運動是另一個焦點,而屬于漢族地區的台灣,統獨之爭更是中共大力應付的對象,數十年投放龐大資源,政經文武,多管齊下,反獨不惜聲稱「反共是人民內部矛盾」。然而,迄今連馬英九以不統不獨為國策。可見,儘管中共嚴控大陸,變中求存。但是民族問題仍然不能解決,還有惡化趨勢。根源何在?

2011年12月2日 星期五

台灣醫師病了

 (12-02-2011一智)
謝醫師曾告訴我,以後醫學美容會成為醫療服務的一部分,每家診所、醫院都必須提供這項服務。這是未來的趨勢!我納悶著,人怎麼被洗腦的?!因為心不正了,所以才會聽進這些話嗎?這也是生活必需嗎?
人人都得擁有一個勞心費力、死而後已的工作,以換得各種企業不斷提醒你,這是「生活必需」的時代?)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WoZC1YT_kM/  解構企業
企業變成了「法人」,哪企業是怎樣的一種人?企業被賦予了不死的權力,這群「法人」擁有買賣不動產並提起訴訟的權利,卻與活生生的人不同,它們是很特別的一種人,企業作為人,卻沒有道德意識,也毫無信念理想,只關心股東的短期利益。「他們」信奉的唯有財務報表上的盈餘,而以「營利」為終極目標這點甚至明文記載在法律條文中,相對來說,企業卻毫不需要對公眾利益效忠。正如英國瑟洛男爵所言:「他們沒有靈魂可以救贖,也沒有身體可以監禁。」
整部片讓人感到震撼,企業之為惡竟如此普遍出現在我們身邊,其造成的禍害竟能如此被輕易放過,一切只因為「人」對企業的本質毫無警覺?還是因為企業追求利潤乃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這讓我想起醫學的本質:西元前五世紀,希波克拉提斯,醫師誓言~、、
我將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顧念、、。10年前,我當總醫師那年,主任語重心長地說:現在大家都走眼科、皮膚科,以後生病、需開刀,都沒有醫師了。屆時,我們要自求多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