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9日 星期六

藝文界要獨立起來

 (11-19-2011李敏勇)
馬英九政府任命自稱與藝文界不熟、曾為其台北市長時代研考會主委的政治學者盛治仁為文建會主委,取代黃碧端這位保守文人學者(據說是為安撫藝文補助經費四大金剛之一林懷民,而更動的)時,就已重重打了藝文界一巴掌。
盛治仁的任命,難說不是因為所謂的建國百年而起。這個基金會主事的盛治仁,使文建會回到與中國國民黨文工會並生共構的黨國體制舊時代。當時,的豐功偉業,只是聽奧的表演活動,正是賴聲川承擔其事。一路走來,他和舞蹈的林懷民、歌仔戲的孫翠鳳(她的另一半把公視弄得七零八落、連帶公廣集團的華視也遭殃,也是拜馬英九之賜),都是苦哈哈藝文界的金剛不壞之身。

316「瘦一路」

(11-19-2011一三)
 執政黨總統大選的選情陷入膠著,擔心農業縣市大崩盤,老農津貼急轉彎,從原本的調高316元加碼成為一千元。之前還煞有其事的召集相關單位官員與學者研究老半天,終於端出依國內物價指數(CPI)變動做為調整機制,今年調漲316元,以後每4年調漲一次的版本。
 濁水溪以南的農業縣用河洛語「瘦一路」比喻316,意思是:馬政府的老農津貼不是幫助農民,而是要讓農民「一路瘦下去」。
此方案一出,各方反應不一,農民則群情激憤普遍有種被羞辱的感受。面對外界批評與農民的反彈,主管農政的高官不僅無法感同身受,還說出如果316 元相當於每天加1顆滷蛋,那麼1000元不過是加3顆滷蛋的風涼話,讓農民為之氣結,不解這些人怎麼全都麻木無感了。
聞思師的開示《朝三暮四彌猴的心》

另類的殖民剝削

 (11-19-2011一逸)
晚上看了兩部紀錄片《紅旗飄揚黑暗大陸》和《哈黃熱》,內容描述中國正全面攻佔非洲天然資源,他們在非洲大陸大舉投資,以保障其高速經濟發展所需資源以及13億人口所需糧食的取得,穿著「不干涉他國內政,互相尊重主權」的外衣,進行著另類的殖民
《紅旗飄揚黑暗大陸》發生在布拉薩市剛果,影片中紀錄著氏家族在當地經商的故事,家八十多人在此從事夜總會、餐館、雜貨、進口水泥、出口木材等事業;還看到他們與發達的政、商關係網絡。
中國剛果建設舒適的住宅區,協助完成都市更新、建水壩和公路;擁有五座森林的伐木業(製作成傢具的材料),每天有百棵樹被砍下,中國由此出口很多原木。沒有污染和永續經營的觀念,卻進行著石油、森林、海油田、礦物的開採,漁業也受侵犯。大量進口便宜的日常用品,讓非洲人覺得有幫助,只是過去和歐美的工作是簽長期的和約,週休二日,每天工作8小時,有工安保障,但是中國卻要他們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薪水又低,沒有工安保障。
片中有人持讚許的意見,也有人說:「受不了和中國人起工作!」有個非洲人說:「中國非洲是否真的友善?我們要小心應對!」最諷刺的是片中「在非洲砍下的木材,做成傢具,運到中國非洲人竟然還要從中國買回去。」

2011年11月18日 星期五

美國國會眾議院澄清「棄台論」

 (11-18-2011美國之音)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1117通過兩項加強美臺關係的法案,要求美國政府遵守《台灣關係法》對台灣安全承諾、支援美國售臺F-16C/D戰機,並再次確認美國對臺六項保證。

*外委會通過挺臺法案*
美國國會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在一個審議聽證會中,(兩黨議員)一致同意unanimous consent通過由主席羅斯雷提南(Ileana Ros-Lehtinen)提出的《2011年台灣政策法案》( H.R. 2918, Taiwan Policy Act of 2011) ,以及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外交事務小組主席,眾議員格蘭傑(Kay Granger)提出的《2011年台灣空軍軍力現代化法案》(H.R. 2992, Taiwan Airpower Modernization Act of 2011)
《台灣政策法案》的內容,包括促請美國總統同意售臺F-16C/D戰機,支援美國將台灣納入免簽證計劃、支援美臺簽署引渡協定、加強美臺高層往來、放寬美臺官員交往限制、支援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等,法案再次確認雷根總統1982年對台灣的六項保證,仍然是美國對臺政策的重要核心 《台灣空軍軍力現代化法案》內容,主要以強化台灣空防能力為主,同樣籲請美國總統(至少)售臺66架台灣所需的F-16C/D戰機,協助台灣加強自我防衛能力,以面對來自中國的軍事威脅。

有多少人被執政黨綁架

(11-18-2011一三)
電視播放著廖本全老師抗議《土地徵收條例修正草案》逕付二讀的畫面,或許是因為老師義憤填膺、太生氣了,聲音聽起來很激昂,岳母問說:「那是在幹什麼?」
「農民的土地被政府搶走了
「民進黨好壞!」
老人家很自然就做出了反應。發現她誤會了我的意思,遂補充一句「是國民黨政府搶走了農民的土地」。
「民進黨好壞!」
岳母似懂非懂,但答案依舊。不僅如此,她也關心起總統會見組頭一事
「組頭,就是黑道,馬英九已經承認跟他見過面。」
「民進黨好壞!」

難道馬總統也歌頌戒嚴

 (11-18-2011一書)
有「萬年總長」之稱的前行政院長郝柏村1030日參加《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等團體所舉辦的「紀念先總統蔣公誕辰」活動時,說了以下的話:
「如果沒有過去的戒嚴,就沒有今天的自由民主,媒體往往顛倒因果;白色恐怖手段雖然嚴厲,雖不免有人因私人恩怨出現冤案,卻是為了消滅潛伏在台灣社會的共黨份子,這不是戒嚴的政治錯誤。」
103日《中國時報》刊出郝柏村談國慶閱兵的口述整理。郝柏村說,「台灣最後一次閱兵是民國八十年,那次閱兵造成許多麻煩,有台獨份子準備鬧事,台大醫院老院長帶隊,他們準備要衝出來,也讓我印象深刻。」
民國八十年?民國八十年什麼事?誰是帶隊的台大醫(學)院老院長?
原來在郝柏村的眼裡,帶隊的台大醫(學)院老院長就是中研院院士李鎮源!他們在1991年推動「一百行動聯盟」,要求廢除刑法第100條,讓台灣不再有言論叛亂的思想犯,特別發起「反閱兵、廢惡法」行動。
廢止一個軍政府《警總》依止的惡法,一個專門羅織「匪諜、政治犯、內亂外患罪」罪名、偵辦異議人士並將他們定罪的法令,由李鎮源院士帶領推動廢除,現在還被當時的行政院長郝柏村指斥為背叛國人,是利用1991年國慶閱兵出來亂的「台獨份子」。和32年前1210日世界人權日「未暴先鎮」的《美麗島事件》,國民黨把要求政治改革人士羅織成叛亂犯,如出一轍。時隔廢除《刑法第100條》19年了,在郝柏村眼中,「台獨份子」竟仍是叛亂犯!

來自鄉愿界的掌聲

(11-18-2011李中志)
立法權仍是行政權的附庸
國民黨在選情危殆之際,提出了一份清新的立院不分區名單,有如電擊恢復心跳,連四個月前為此名單吃盡苦頭的民進黨,也只能鄉愿地跟著鼓掌。民進黨的策略是對的,不要為自家名單背後的政治邏輯辯護,吃力不討好,反正這場和總統大選合一的立委選舉,注定是一場沒有聲音的選舉。果然馬總統的黑金瓜葛立刻分走了注意力;但筆者擔憂,民主政治三個基石之一的立法權,仍然繼續是附庸在行政權之下用過就丟的看板。
不管是掌聲還是噓聲,我們沒有看到輿論對我國議事不彰的制度性原因提出反省,只一味地認為把 「好」的人送進立法院就可以改善一切。不但如此,可能連立法委員最基本的定位都有所誤解,例如某重要報紙社論與某知名學者,竟異口同聲認為「不分區立委最重要任務是為黨的政策辯護」。真是奇怪,政策不由政務官自己來辯護,怎麼還期望不分區立委來幫腔呢?是在報答黨的栽培嗎?當然,知恩圖報是應該的,同儕區域立委可是要拼老命才有可能當選哪
不分區的設計違悖人民監督的機制
此外,政治邏輯也不對,我國非內閣制國家,執政的權力來源不是出自國會,因此政權保衛戰不在國會,國會議員的唯一功能就是要監督執政。同黨議員因理念相近,或較好溝通,但絕不是用來護航當打手。在總統制國家,同黨的議員和行政官員唱反調的多得是,因為他們要負責的是背後的選民,不是他們的政黨;但不分區的設計顯然已拿掉人民監督的機制,要不是當下國民黨選情告急,死馬當活馬醫,安插黨性堅強的不分區才是合乎邏輯的考慮二十年來兩黨在不分區立委提名上的墮落,其實是制度上的必然,不是一句「比爛」各打五十大板就可以簡單帶過的。設立不分區的理由表面上冠冕堂皇,但在實踐上根本不可行。

2011年11月17日 星期四

總統密會組頭可構成賄選罪

 (11-17-2011黃帝穎)
媒體爆料,馬總統今年九月初在嘉義市長黃敏惠安排下,和選舉賭盤大亨見面,而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坦承,馬英九確實見過該組頭兩次面,但未清楚交代馬總統與組頭的互動目的與細節。
事實上,馬英九與組頭的密會,不論達成的協議是要馬英九在競選時放水,或是積極幫助馬英九勝選,都是以不正當的方法影響選舉結果,涉犯刑法詐欺罪及賄選罪,檢調應主動查辦。
詐欺罪部分,若賭盤組頭捐贈三億元是為了換取馬英九在2012年大選時放水,這如同職棒「打假球」,簽賭下注的賭客受騙,而誤認比賽(選舉)是公平的,進而交付財物,即構成刑法詐欺罪,而馬英九與打假球的球員一樣,和組頭共同實施詐術,為詐欺罪之共犯,雖然馬英九同意參與這種犯罪的可能性極低,但檢調單位仍應主動調查,避免廣大民眾受害。
最可能成立的是,《總統副總統選罷法》第86條「賄選罪」,馬英九為了當選連任,若請賭盤組頭為其助選,而拉高賭客下注挺馬可贏得的賭金,即是對於有投票權之人,行求、期約或交付財物或其他不正利益,構成賄選罪。

2011年11月16日 星期三

深怕自己曝光的老農婦

(11-16-2011一三)
財經專家郎咸平教授在中國瀋陽演講時,因為準備批判中共領導高層的錯誤決策,故而要求來賓不得錄影、錄音。雖然如此,其演講還是被來賓錄音並放在youtube上,自今以每日一萬人觀賞的速度往上飆升,中國人渴望獲得資訊的急切,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最需要什麼?
教授的動作反映出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因為沒有言論自由,整個國家的政策是不透明的。沒有言論自由,就不可能有監督的力量。在中國,媒體只是黨中央的遮羞布,政府不會說,老百姓也不敢問,更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下場像艾未未。投資人資訊不足,只能在市場上任人宰割;老百姓不敢講真話,只能無奈地看著政權繼續腐敗,人民就這樣屈服於國家(黨)機器之下。
言論自由屬於天賦人權。2011年8月21日 ,美國副總統拜登在四川大學發表演講時說:「我們也存在分歧,最大的分歧也許就是人權。我們並不打算干涉別國,美國人愛護自己珍視的價值,總統和我都相信人權發展是使國家前進的動力,也希望中國通過人權的發展能變得更自由、更進步。」換言之,中美關係不論多麼複雜難解,其最大分歧是人權。
持反對意見的人說:「人權,是一個普世價值觀,沒有哪一個國家反對人權,只是各國的國情不同而對人權的理解不同罷了!」

謀殺聖誕老公公

    (11-16-2011李中志 )
美國女權運動在六、七 零年代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這故事有點兒童不宜,因為有謀殺聖誕老人的情節,但其以女性化救世界的主張,卻很有創意。故事是這樣的,聖誕老人是孩子們對美好世界的想像,一到聖誕節,就有許多人扮成誕老人以增加過節氣氛。但聖誕老人一向是由男人裝扮,世代以來,都是如此,於是孩子們長大,也無形中養成了以男性觀點來建立世界秩序。競爭、榮耀、勝利、成功等,這些內化的觀念根深地固;但這些價值的另一面,卻是別人的失敗與屈辱,甚至使用壓迫、侵略、戰爭也在所不惜。
直到有一年,有一個聖誕老人被殺死在街頭。原本大家也不太在意,可是隔了幾天,又一連好幾個聖誕老人被殺,顯然出現了專殺聖誕老人的連續殺人犯,但警方一點線索也沒有。這引起極大的恐慌,而且當有人淡忘這件事,重新扮聖誕老人,這個神秘的殺人犯就立刻出現,聖誕老人隨時有生命危險。不久再也沒人敢扮聖誕老人了。這樣過了幾年沒有聖誕老人的聖誕節,一些媽媽終於受不了了,於是就自己 扮起聖誕老人來,久了人們開始發現,這個神祕殺手從不殺女的聖誕老人。漸漸地,這個由男人扮聖誕老人的傳統竟然改變了!和孩子們歡度聖誕的變成了聖誕老婆婆。
自從聖誕老人變成女性後,世界也慢慢發生巧妙的變化,人與人的關係緩和了,暴力、壓迫、戰爭最後也都消失了。後來社會學家研究知道,那是因為聖誕老婆婆讓孩子們以女性的特質來想像美好的世界,長大後就以母性的方式來追逐成功、改變世界,最後終於達成了世界和平的美夢。比起歷史上億萬人死於戰爭,最後竟然只犧牲數十個聖誕老公公而達成世界和平,這個代價太小了。故事到此,當然,這 只是一個女性主義者略嫌誇張的故事,但它建議了一個出路,也許女性的內在特質,更能塑造一個和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