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2011一逸)
今晚帶著學習的心參加由「美國謀殺案被害者家屬人權促進會」、「台灣廢除死刑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台北律師公會」、法務部、「人權學堂」、「玉山神學院」….等主辦的「夜照亮了夜,身為被害人」座談會。
聽著來自日本的原田正治(Masaharu Harada)先生、美國的瑞尼庫欣(Renny Cushing)先生、凱特洛溫斯坦(Kate Lowenstein)女士、風間聰(Toshi Kazama)及林作逸、王臨風 先生等的分享與見證,以及看到風間聰拍攝的監獄與死刑犯的相片,對「廢除死刑」的議題有了些許的瞭解,對那些受害者家屬,自掏腰包買機票,遠從異國來到台灣宣揚「廢除死刑」理念的心,打開了我的視野,讓我深深地感恩與觸動…
凱特洛溫斯坦的父親在1980年51歲時被槍殺死亡,加害者是他的一個學生,一個有心理疾病的人,當時還在治療中,此事之後,整個家庭分崩離析,感覺好孤單,至今她還是很傷心、很怕見到加害者。真正讓她站出來的是因為一個10歲的男孩被謀殺了,看見議員在電視上說:「不支持死刑就是支持加害者!」對她而言,與事實不符,因為她雖然看到加害者受處罰,但是並沒有讓她原諒他,執行死刑無法挽回被害者的生命,而當她有機會和其他受害者家屬用愛互相陪伴走下去,發現這才是他們最需要的。她結合了很多這樣心聲的被害者家屬,讓她有力量繼續辯護,最後她說:「我的分享是要讓大家知道:支持死刑無法讓被害者家屬沒事!」這些年來,她作為一名被害人家屬,以律師及社工的身份,協助推動美國受害者人權協會(Murder Victims'Families for Human Rights, MVFHR)許多反死刑的倡議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