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我只能選一個

(10-14-2011一三)

從皇民化到「黨國化」

 (10-14-2011一逸)
觀賞「榮耀與寂寥」紀錄片,對「台灣文化協會」有了些許的瞭解,好慚愧過去自己對台灣史的陌生,看到當時知識份子憂國憂民的情懷,「與人民站在一起」的庶民風格,用各種方法提升台灣人的智識,讓我十分敬佩與感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思潮衝擊著世界各地,使殖民地解放運動澎湃發展。朝鮮台灣都是日本的殖民地,但是朝鮮人持續流血流汗地進行獨立運動,可是台灣的知識份子卻覺得台灣人只是殖民地的二等公民,留學生認為要推動政治運動,幫助人民覺醒;要辦刊物,在日本辦《台灣青年》,蔣渭水鼓勵青年學生要閱讀這本書。當時,「台灣設置議會請願活動」在1920年代成了台灣民族運動、社會運動的主流,影響台灣巨大,前後花了14年的時間完成,這過程就是社會教育、國民教育和政治教育的運動,總共提出了15次請願,連署全島的菁英達兩千多人。
1921年(大正10年)1017成立的「台灣文化協會」,林獻堂當總理,是集合島內知識菁英,以促進文化啟蒙與民族運動為目的的社會團體,吹起了1920年代台灣島內非武裝抗日運動的號角。而其中關鍵的人物是蔣渭水,為台灣開出了病灶病症和處方,認為是「知識營養不良症」,需要文化啟蒙解決。

十四歲的孩子看國慶跳傘

(10-14-2011一寂)
「老師,什麼是『國家的統治力量』?」
學生問著課文中的一句話,的確,對十四歲的孩子而言,這句話真的很抽象。
「你們先試著說說看,好嗎?」
小龍平日對課本很排斥,卻是很喜歡跟老師對話,他的生活常識很豐富,不等其他同學反應,馬上搶先說著「國家可以叫人民做事。」
「國家可以叫人民做什麼事情?」
「叫人民去打仗。」
聽著小龍的回答,覺得可以根據「打仗」的主題,以學生熟悉的經驗,繼續深入探討「國家」與「人民」的關係,就以幾天前國慶神龍小組高空定點跳傘為例吧!
「能被挑選出來參加國慶跳傘的神龍小組,一定是全組技術最優秀的組員。」
「被選上的隊員,那是一種榮耀,絕對不會擺爛,一定會全力以赴,盡力表現出最好。」
「結果,國慶當日的跳傘表演,有位隊員降落到大馬路,差一點跟商店的招牌相撞,還有個女隊員掛在樹上,十二個隊員中,只有五位隊員完成降落。」
把當時挑傘的現場狀況一一列舉後,問學生「隊員的技術一定是全隊最優的,隊員表現也很盡力,但是,還有一半以上沒辦法完成降落,不是少數,是一半以上喔!問題出在那裡?」
「風太大了,根本不適合跳傘。」
不用說明,學生都知道原因在那。

「關內」漢族的十八星旗

(10-14-2011一智)
十八星旗
賴幸媛:想選總統就要承認『中華民國』?!

什麼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是在1949年被中國共產黨終結了嗎?!
看了2011/10/12,林保華寫的文章,讓我豁然開朗~~

一百年來的「中華民國」有三個階段,釐清這三個階段,有助解決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

第一階段,是1911年到1949年。那是傳統的中華民國,也就是所謂「秋海棠」的中華民國。自然它也經過了聯省自治、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的不同小階段;憲法也從臨時約法到後來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威權國家。

第二階段是1949年到1988年蔣經國逝世。蔣介石1950年三月在革命實踐研究院演講中說:「我自去年一月下野以後,到年底止,為時不滿一年,大陸各省已經全部淪陷。今天我們實已到了亡國的境地了!」這個「亡國」指的就是第一階段的中華民國已經亡國,來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個流亡政權,開始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階段。

這年六月韓戰爆發,美國再度支持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因此第二階段的中華民國在國際上還有相當影響力,似乎還未亡國。到1971年,「蔣介石代表」被趕出聯合國,接著中美互設聯絡處,美國與台灣斷交,中華民國才真正感到「亡國」之痛。

第三階段是1988年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改造萬年國會、廢除戡亂臨時條款、修憲等,這些改革,使「中華民國在台灣」逐漸變成「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個改革到1996年的總統民選基本完成,從此台灣進入「主權在民」的民主國家階段。這時的中華民國已經不是「外來政權」,但還是「外來名稱」。由於是寧靜革命,因此還保留威權遺跡,包括其中的憲法。

台灣的語言夠亂了,你們…

(10-14--2011一虹)
看網站文章「誰深怕『外省人』變成『本省人』」,讓我聯想一位同事,她是「客家人」,卻認為這個族羣會被台灣人歧視,因此都公開說她是「台灣人」,她曾私下告訴我身份,後來她如願嫁給「外省人」,卻仍然被外省的妯娌歧視(她的說詞)。

當時不明白她為何這麼在意省籍觀念,日後台灣政治改革有黨禁開放、族群開放,客家人、原住民也開始提倡他們的母語,一時百花齊放好不熱鬧,以為她會後悔以前隱匿了身份,有如不敢面對或嫌棄自家祖宗,豈料她還振振有詞地罵族人:「說什麼方言,好不容易推行國語,台灣的語言夠亂了,你們…」,我聽得好心痛!自認我這個外省人都比她更像「客家人」,我會以祖先的勤儉奮鬥為榮,祖先留下的語言及文化資產就是我所愛所護。

她最愛看的雜誌是《壹週刊》,最崇拜邱毅的爆料,民進黨被追打得奄奄一息是她的最樂,讓我聯想中共文化大革命的「紅衛兵」,國民黨60多年的統治教育就為培養這一批「紅衛兵」、紅衫軍!以自己本土民族文化為恥的所謂「正統中華民國人民」,跟著國民黨御用媒體作亂,大罵競爭對手阿扁、蘇嘉全「不要臉」,卻對國民黨的黨產貪污、貓纜、新生高架橋等公共建設貪污舞弊、88水災政府救災不力、江國慶冤殺案司法不公、徵收程序不合法導致大埔阿嬤自殺、日本震災核爆後國民黨政府仍執意興建核四…等等政府無能,視若無睹或大事化小,甚至把「地方建設」空空洞洞、「台北花博」華而不實,也跟「有為」劃上等號,不管是否侵害人民權益!

2011年10月13日 星期四

拷秋勤是台灣人的驕傲

(10-13-2011一逸)
聽著《拷秋勤樂團》唱的歌〈世界放風聲〉,眼眶立刻飆出淚水,無比感動與震撼!
這些年《拷秋勤》用音樂向國內外傾訴台灣大小事,企圖透過音樂的力量讓台灣人可以更加喜愛這塊土地,提高國家認同與向心力。或許你對《拷秋勤》的認知還停留在他們的輝煌事跡或是搞怪的名稱,那不如從現在起就開始認真的感受他們用生命打造的每一個節拍以及心聲,或許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及感動。
歌詞:「從台北到東京,再來紐約,我們的腳步從不停歇,巡迴的武器是音樂,Made in Taiwan 的純正口味。高喊台灣,我從來不害臊,這個國家是我的驕傲!我要你聽到、明瞭、知道,台灣的榮耀,在這Righr Now
運動選手享譽那全球,網球棒球,還有那Golf,科技人台灣出口,我們為他們加油,更多講座,奮鬥的雙手,退縮從來沒發生過!台灣的魂魄支持著戰鬥,沒錯,這光芒持續閃爍。We come from Taiwan! You know.

診斷台灣

 (10-13-2011一湛)


晚上皈依弟子聚會,討論邀請陳玉峰老師來演講要有準備,預計題目是「台灣的精神與人格」,先看蔣渭水1921年提出的「台灣診斷書」(臨床講義),試問試答:
1.  蔣渭水的台灣診斷書,有對症下藥嗎?
2.  回答沒有,要說明原因。為何當時沒有對症下藥?
3.  病灶是罹病的體質環境。怎麼幫台灣診斷?談台灣的精神與人格,當然要面對台灣的病灶、病症,可開處方箋嗎?。
4.  參加講座的人都需要知道什麼是蔣渭水〈臨床講義〉,而且要認真思考過台灣的病灶病症與處方是什麼?

玩火自焚的立委爆料

 (10-13-2011坤山)
近日藍營立委爆料、痛批蘇嘉全的「農舍」過於奢豪,「社會觀感」不佳,農委會配合炒作稱「農民」身份、「農舍」認定有問題,後又改稱認定歸地方政府權責。
屏東縣政府經過調查後,公開宣稱一切合法;而農委會忽而聲稱「認定不是地方政府說了算」,一會又說「認定是地方權責」,前後矛盾,令人遺憾。
屏東縣政府和蘇嘉全都向農委會申請會勘,但農委會拒絕會勘,且把問題丟給地方政府。
對於農舍與違建認定標準,屏東縣長曹啟鴻指責農委會推諉又反覆,已使基層公務人員承受上級壓力,他力挺縣府團隊,並批評中央這樣官僚是國之不幸。
到底是「法律」問題?還是「社會觀感」問題?
在多元的現代民主國家,人人依循法律而行;一旦政黨屈服於以「社會觀感」為飾詞的政治鬥爭,那麼人民如何信任政黨有維護多元社會制度的決心?

NPR推介的三曲臺灣本土新潮音樂

(10-13-2011碧芳)

 

    連續看了美國國家公共廣播(NPR)推介的三小部臺灣本土新潮音樂影片~
《聲動》韻雅的菜市仔歌——唱出市場賣菜攤販那鏗鏘有力的叫賣精神,搭配上活潑民族風的配樂,讓兩種不同風貌的聲調融入彼此,那麼的入流契合。
《拷秋勤》的~向世界放風聲~高喊台灣,我從來不害臊,這個國家台灣是我的驕傲,感覺到這是每個身為台灣人的驕傲,小而美、小而精,每個人都用著最真最善最美的心來向世界放聲~~我來自台灣~

討論蔣渭水的『臨床講義』

 (10-13-2011一智)


晚上的聚會要討論蔣渭水的診斷台灣,他的『臨床講義』有對症下藥嗎?如果沒有,要講出為何沒有?當時有嗎?台灣的病灶、病症與處方是什麼?自己的病灶、病症與處方又是什麼?這個命題真讚。

再看一遍他的臨床講義~~
診斷:世界文化的低能兒。
原因:智識營養不良。
處方:
正規學校教育- 最大量
補習教育-最大量
幼稚園-最大量
圖書館-最大量
讀報社-最大量          若能調和上述各劑,迅速服用,可於二十年內根治。

他開的處方,現在已可大量地接觸了,但他所說的問題依舊存在。認真的尋伺,問題在哪呢?對於學醫的我,診斷台灣和診斷自己一樣有趣,感覺問題其實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