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標題在香港屬於「政治不正確」,因為九七後北京對香港的一些政治用詞制定規範,例如中港關係應該是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因為把香港與中國並列,就有「港獨」之嫌;不可說九七香港「主權轉移」,因為香港主權一直是屬於中國的,所以只能說「回歸」。
這套規範雖然民辦媒體可以不遵守,但是越來越普及;這就是在話語權方面香港逐漸「中國化」;不對,只可以說「內地化」。這也是香港近來爆發族群衝突的深層原因。最近再度引發風暴的是,中港兩地的「自駕遊」,除了擔心中國人不遵守交通規則,還擔心要與中國「接軌」而改變原來的「左軚車」,因為被責為「英國殖民
主義」遺留下來的,雖然日本也是如此。由於中國副總理王岐山說,中國人到香港後自然會遵守交通秩序,特區政府就不敢抗拒,雖然香港人認為這是香港的「自殺遊」。
因為族群衝突有歧視中國人之嫌,甚至還有「港獨」之嫌,所以香港泛民政治人物不敢出來為民請命。但是這個重任由香港年輕人承擔。二月一日那個「香港人忍夠了」的廣告,就是由網上的年輕人自己湊錢刊登的。
反對中國化、保存香港歷史與文化,是年輕人以社會運動形式出現,與政黨無關。今年一月十四日民進黨敗選之夜,我在民進黨的場子上,看到他們這些過去只在報章上看到的名字,我非常感動。台灣現在還缺少這樣「自主」的年輕人,難道也要像香港那樣,被共產黨統治後才醒覺過來嗎?
香港的網友與媒體為避免有歧視中國人之嫌:只要涉及批評中國人的,就把中國改為「強國」。例如一位中國婦女大罵香港海關官員,視頻刊出時的中文說明是「強國女」如何如何。因此即使中國人感到不舒服,但是因為香港人尊重他們的強國地位,讓他們得到心靈上的滿足,對香港的怒火就可以消掉一半,避免衝突惡化。「中國一定強」固然可以令人熱血沸騰,但是也要記得,強盜、強姦也與「強」有關,別誤入邪途。
台灣也面臨類似問題,所以馬總統早早就規定稱呼中國只能是「大陸」,不知道這是接受「中宣部」的旨意,還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於是出現「陸客」、「陸配」、「陸資」等名詞,比香港稱呼中國資金為「中資」還不堪。
如果把中國一律以「陸」代之,是否稱呼中國軍隊就叫做「陸軍」?可見這個名詞的不科學。如果台灣現在就要受到中國的文字規範,沒有自己的話語權,在主權淪亡之前,文化先淪亡。就憑這一點,我們必須堅持「台灣共識」,問題只在如何充實其內容,而不是跟著中國黨的九二共識打轉。
延伸閱讀: 從「 97 回歸」到「反蝗蟲風波」 香港的中國蝗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