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2011 李敏勇)
1954年(正中為彭明敏,左一為憲法學者劉慶瑞) |
「你的棺漸漸地放下墓穴時
你的大女兒悲痛地哭喊
用眼淚找尋可阻止下棺的人」
這是詩人詹冰(1921-2004)悼念他的好友劉慶瑞的一首72行詩「悲美的距離」中的句子。其中的「大女兒」,即日前因宇昌案被指控捲入中國國民黨總統選戰打手的經建會主委劉憶如─這位出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曾為親民黨不分區立委的財經學者,難堪之狀真是令人不勝唏噓。
劉慶瑞(1923-61)英年早逝,他是戰後在台大政治系任教的憲法學權威,與李登輝、彭明敏交好。更是德語詩人歌德和里爾克的愛慕者。學術和藝術兼具的他,留在許多台灣人心裡的完美形象,對照著被中國國民黨統治破壞殆盡的知識份子與藝術家的人格。
陷入政治風暴中的劉憶如不知道是否記得詹冰詩句中的那一幕。儘管當時她年紀小,但印在心版的父親形象,甚至也曾擔任經建會主委、財政部長的母親:郭婉容,也不至於此!
劉慶瑞的另一位台中一中校友,詩人陳千武(1922-),也在「悼念劉慶瑞學兄」的一首20行詩「哀韻」,留下這樣的行句:
「不怕風雨掩蔽恬靜的夜容
祇怕無風的晚上,看見
慧星殞落,曳著
輝煌的光芒掠過我們的頭上」
劉憶如,妳父親是留下這樣身影的一個人,他在「李爾克隨錄」(他將Rilke譯為李爾克)這樣說「愛」:「人的決心是這麼不堅固,愛淪到這麼輕浮,人對死的感覺這麼無力,這是古來所罕見,在這樣的世間,在這樣的世紀,人怎樣才能活下去呢?」
劉憶如現象,以及許許多多知識份子、藝術家的官場現形記,反映了中國國民黨統治台灣的政治之惡,這是為什麼不能再讓中國國民黨控制台灣國家機器最重要的理由!
版主:
劉慶瑞((1923-1961)何許人也?他是彭明敏表妹郭婉容的第一任丈夫,台大法學院憲法學副教授,年紀輕輕就寫了三本很讚的教科書,1. 「中華民國憲法要義」,2.《比較憲法研究》,3.《比較憲法》,患鼻癌12年而早逝,享年才38歲。
我是38年前讀劉慶瑞與、鄒文海、薩孟武《比較憲法》的那一代大學生,他們3位的著作都是我的床頭書。尤其是劉慶瑞,他總是用最簡單的話說最複雜的道理。
黨外《民進》週刊評介說:李登輝和劉慶瑞、郭婉容夫婦「相濡以沫」,台大學生戲稱這三位老師是「鐵三角」,彭明敏專心於國際公法,劉慶瑞則專攻憲法。「劉慶瑞不但是個知名的憲法學者,也是一位很早就領悟到臺灣國際地位問題的臺灣人」。
據說,在彭明敏和他的學生謝聰敏、魏廷朝發佈「臺灣人民自救運動宣言」的同時,劉慶瑞已經完成了一部《臺灣新憲法》,可惜沒出版。謝聰敏曾透露,他是在彭明敏、劉慶瑞影響下,投入「台獨行列」的。
劉慶瑞往生時,劉憶如才6歲,生父的信仰與人格對劉憶如的影響應該極小。13歲開始的繼父是萬年立委倪文亞(立法院副院長),恐怕對青春期的劉憶如,影響大多了。(12-15-2011一書)
【2008/07/31 蘋果日報 A14版】 《劉憶如觀點》亞洲股市中最劇烈的反轉
劉憶如在2008年7月31日《蘋果日報》的專欄,發表一篇以「亞洲股市中最劇烈的反轉」為題的文章,大力讚揚台灣股市在全世界及亞洲股市全面下跌趨勢中,2008年1月至馬政府5月20日就任之前,曾經有非常突出的表現。
劉教授的文章清楚地對比出,前總統陳水扁所領導的民進黨政府在「拚經濟」的績效上,遠遠勝過中國國民黨馬政府。
劉憶如指出,以股市投資報酬率而言,在亞洲12個股市中,台灣以11.68%位居亞洲股市報酬率第一名;同時,新台幣相對於美元升值幅度為5.80%,也是亞洲第一。在1月至5月20日這段期間內,股價與匯價的雙雙升幅,造成以美元計價的台灣股市表現更是達到17.48%的漲幅,遠遠超過亞洲其他股市,第二名的日本股市只有2.76%,至於其他所有的亞洲國家股市投資報酬率則全部都是負數。對照今昔,感嘆「兩岸題材」完全不敵「國際情勢」負面影響,政府不難看到台灣經濟成長與兩岸經貿持續加溫關連不大。
國際景氣不好不是突然發生的,但在全世界及亞洲股市全面下跌趨勢中,台股曾在扁政府最後一年一月至卸任之前有非常突出的表現。以股市報酬率而言,在亞洲12個股市中,台灣以股市報酬率11.68%位居亞股第一,新台幣相對於美元升值幅度5.80%,亦為亞洲第一。這段期間內,股價與匯價的雙雙升幅,造成以美元計價的台股表現遠遠超過亞洲其他股市,達到17.48%的漲幅,相對於第二名日股的2.76%,以及所有其他均為負數報酬率的亞股,台灣股價在520前充分展現市場上對它高度的期待。
文章中說:「自新政府就任的520當日開始,這個期待卻似乎逐步落空了。觀察5月20日至7月30日的亞股表現,可清楚看見台股報酬率在亞洲12個股市中由第一名大幅滑落至最後一名,520至今,原本第二名的日經指數仍只小跌6%,但台股下跌幅度卻超過其他所有亞股,高達24%,顯示新政府上任以來雖然「兩岸題材」持續不斷推出,但卻不論對股市或股市背後隱藏的信心,愈來愈不能發揮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