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 星期四

見獵心喜的中共戰機

 (08-25-2011一三)
圖即是SU-27

629,中國蘇愷 27戰機(附圖即是SU-27)因監控美軍U2(另有一說是RC-135E-P3)偵察機,曾飛越海峽中線、短暫進入我國領空,但《蘋果》調查發現,國防部可能未全盤托出事實。當時中國共有4批次、8架戰機近逼中線,其中2架更先進的蘇愷30戰機(SU-30)往台灣、日本重疊的防空識別區前進,至釣魚台後,南下直闖花東外海150公里處,經台、日戰機攔截才原路折回,時間長達43分鐘。對此,「國防部」公布機密等級的台海航跡圖,駁斥當天並無共軍蘇愷30戰機東侵一事…
姑且不論何者為真,台灣海峽或台東外海上空經常會出現不明飛機,無論對方是誰,無論對方的意圖為何,我方空軍都會緊急升空攔截…
1999年,1架不明機由台灣東南方向北飛,闖入了我國的防空識別區。當時,作戰司令部馬上針對這架不明機作出反應,指派當時正在空域訓練的3F-16執行攔截任務。後來飛行員識別出這架不明來機是美國海軍的F-18,而F-18也發現了我方3F-16。就在戰管的管制人員還沒反應過來,兩軍就已經進入了近戰纏鬥操作,且雙方一直纏鬥到了最低的訓練安全高度5000呎,F-18才左右搖擺機翼,展現和平姿態後脫離。
當然,跟美軍可以單純地切磋戰技,但如果對方是「共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1990720,為了解對岸共軍部署及動態,空軍派遣2RF-104G,對浙江沿海機場進行空中偵照,並另派4F-104G戰機掛載響尾蛇飛彈擔任空中掩護。正在執行任務時,共軍4殲八戰機升空,雙方以不到3海浬的近距離遭遇,戰火一觸即發。8追了一陣子,無奈受限速度,距離愈來愈遠,也就放棄了。日後空軍仍會零星前往大陸東南沿海偵照,但再也沒像這次如此逼近開火邊緣。
1996年,前總統發表「特殊國與國論」後,共軍舉行飛彈演習,朝向距離基隆港約56公里的彭佳嶼海域附近試射。除此之外,共軍飛機亦大舉出海,3星期內超過100架次,不但頻頻逼近海峽中線,甚至數度越線。當時,我方空軍不但加強海峽上空巡邏,機場跑道頭的警戒待命也奉命縮短時程,甚至坐在駕駛艙待命,戰爭一觸即發。
15年後,總統在金門舉行「和平祈福日」活動時說,金門已從過去的戰地,轉變成兩岸交流最頻繁的地區,兩岸關係的改善,也帶來了台灣國際關係的改善。總統此言差矣!和平,必須以堅強的實力為後盾,而不是一廂情願地向中國輸誠,且對方還是極權統治國家,也不曾放棄以武力犯台。
表面上,海峽另一邊,台商雲集的福建省,中共只象徵性地部署了200架戰機,相對於我們這邊的300多架,似乎十足表現中共的善意。然而,真正的伏筆在第2線。
只要戰端一起,中共可以在最短時間之內,把華中各軍事基地上千架戰機進駐到沿海的12個軍用機場。戰機從福建飛臨台灣各軍、經重地,只需8分鐘,如再扣除識別敵我、判定航向、下達命令等時間,我們能預警的時間就更短了。
1990年,我空軍戰機進入中國領空,但因為我戰機性能優越,共軍只能望而興嘆。1996年,共軍飛機大舉出海,任意越界,是因為共軍有了先進的俄製「蘇愷」戰機。這次共軍再度越界,我軍出動F-16攔截,雙方勢均力敵、打個平手。然而,5年、10年後,如果共軍飛機又越界,共軍會是什麼飛機?我方又是以什麼飛機攔截?如果越界的不是1架、2架,而是10架、20架呢?
雖然中共空軍的SU-30SU-27、殲10、殲8等新舊戰機總數量約為台灣10倍,但是,幾十年來,中共空軍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為什麼?除了美軍在台海的影響力,也因為我空軍戰機的性能較具優勢,飛行員訓練較為踏實,再加上台海的空域有限,中共不可能傾巢而出進行大規模空戰。
然而,兩岸的軍事實力一直在此消彼長。據美國國防部最新公布的2011年中國軍力報告指出,雖然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台海兩岸關係改善,但中國的軍事現代化以台灣想定為主的方向並沒有變,台海軍力平衡持續向中國傾斜,台灣仍是中國主要的戰略目標。
報告指出,到去年12月為止,解放軍已經在台灣對面部署10001200枚短程彈道飛彈,並且不斷改進飛彈部隊的射程、準確度和彈頭重量。中國在台海對岸,不需空中加油的作戰半徑內部署了490架戰機,必要時可再增加數百架。中國擁有的新式和先進戰機愈來愈多。
解放軍尋求嚇阻台灣獨立的能力,並影響台灣遵照北京的條件來解決爭議。因此,北京在發展能力,以嚇阻、拖延或阻絕美軍在軍事衝突中援助台灣。在過去10年,中國軍事發展受益於活絡的科技與硬體投資,許多現代化武器系統已近成熟階段,有些系統未來幾年能夠作戰。
台灣,這麼一個小小的國家,該如何面對軍事大國的惡鄰居呢?
「勿恃敵之不來,恃吾有以待之;勿恃敵之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孫子兵法》強調備戰,歷史上,亦不乏小國痛擊大國的戰役…
19391130,也就是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三個月,蘇聯入侵芬蘭,史稱冬季戰爭。
當時,芬蘭空軍的規模遠小於蘇聯,以區區70架戰機面對蘇聯570架的數量優勢,芬蘭空軍能夠依靠的就是他們飛行員的紮實訓練了。
芬蘭空軍採用4機編隊。4架飛機當中以2架為小隊進行戰鬥,通常是由較為資深的飛行員擔任小隊的長機,在戰鬥中居於主動的地位,另外1架由較為資淺的飛行員負責掩護和伺機攻擊敵機。這種戰術編隊,已成為現代戰鬥機作戰編隊的基礎。
  反觀,蘇聯空軍當時還是沿習一次世界大戰的3機編隊戰術,無論是在飛行員個別的訓練、編隊間的默契以及作戰的企圖心上都遠不如芬蘭,3機編隊中的僚機,有時候會漫無目的隨著長機開火,浪費彈藥。而負責掩護轟炸機的戰鬥機,有的時候還會丟下同伴,脫離作戰空域。
  蘇聯空軍雖然數量大於芬蘭空軍,但作戰能力遠不如芬蘭空軍的表現,蘇聯空軍就這樣被一個幾百萬人的小國打得落花流水、損失慘重。
備戰,除了注重人員訓練,更需要能夠充分發揮行動力的裝備,培養全國上下不畏戰的意志力。這一次,美國拒絕賣給台灣F-16C/D型戰機,而我們軍購F-16C/D的預算只編列了200萬元,潛艦更只編了50萬元。然而,如此荒腔走板的行徑,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馬英九擔任黨主席期間,國民黨在立院一路杯葛重大軍購特別預算案及F-16C/D預算,導致購案橫生枝節。執政之後,馬英九為推動與中國簽署ECFA,曾要求美方暫緩軍售,國民黨立委也繼續提案凍結自己編的國防預算,而外交部與駐美代表處對美的遊說,不是慢半拍,就是消極不作為。
馬英九宣稱自己已超過20次公開呼籲,但採購要價書一次也沒有提出,如何讓美方確認我國採購意願?美方友人對政府毫無行動也只能搖頭。
我們的退役將領也不讓總統專美於前,除配合總統「一個中國」,以及「親共」、「容共」、「納共」政策,更敵我不分地和共軍唱和,說什麼「今後不要再分什麼國軍、共軍,我們都是中國軍隊」的投降談話。
中國戰機飛越海峽中線,國防部不但沒有提出抗議,還替對方講話,說對方「沒有惡意」,實在令人搖頭。政府怕得罪中國就完全不反應,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直到有一天,當你我發現從頭頂呼嘯而過的是中共戰機時,一切都已經太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