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空前絕後《雲州大儒俠》

(07-11-2011一三)
「教育部今年的台語能力認證考試,簡章上改用閩南語認證考試的稱呼,今天有立委與台語社團痛批,教育部硬是把台語改稱閩南語,是非常粗暴的作法。也有學者認為,台語這個名詞已經在台灣使用上百年,應該要尊重民眾的語言習慣。
2011-5-23公視新聞
小學五年級以前,都是住在東港的空軍眷村。因為四川人比較多,村子裡小孩子(外省第二代)很自然就以四川話當作相互溝通的語言。當時讀的是空軍子弟小學,學校規定只能說國語,否則要罰錢。記得班上除了幾位本省小孩,同學幾乎都是來自眷村,除了國語,下課時也很習慣用四川話交談。有同學告狀我們說方言,老師卻說「四川話不算方言現在回想起來,老當時推行的國語教育,其中存在著何等的荒謬與不公不義。
後來搬到台北,父親在大直租了一間房子,一旦搬出了眷村,就不再有機會說四川話了。左鄰右舍都是台灣人,鄰居們知道我不會說台灣話,所以他們每次都是以「台灣國語」和我溝通,這份含容,遠遠大過我開口學習說台灣話的意願。1970年,升上了國中。布袋戲,開始成為我練習「聽」台語的重要管道。

《雲州大儒俠》是由黃俊雄領導的劇團所創造,也是台灣電視公司風靡一時的電視布袋戲,播出期間曾經締造出收視率高達90%的紀錄。故事改編自清代章回小說「野叟曝言」,黃海岱因「野叟曝言」為日治時代禁書,故將小說中的主角明朝倭寇名將文素臣、隨身家僕、做生意的劉大郎等角色,變成為國除奸的儒俠史炎雲庸兒、言語詼諧的劉三,次子黃俊雄先生再將史炎雲易名為史豔文。其內容為主角雲州大儒俠史豔文帶領中原群俠對抗藏鏡人等反派人物的故事,其他著名的角色還有:苦海女神龍、劉三、怪老子、哈買二齒、真假仙等。
「史豔文」可說是當時全台灣人民最熟悉的人物,每天中午一到布袋戲播出時間,台灣人民幾乎都停止了工作和休息,守在電視機前面。黃俊雄先生將台灣話賦予了神秘的力量,只要聲調稍做轉換,就可以變化出各種不同的語意,隨著劇中人物的精彩對白,電視機前的自己早已如癡如醉…台語,果然潛藏著莫大的魔力。如果問當時的小孩,誰是最偉大的「民族英雄」?相信老絕對排名在史豔文之後。然而,《雲州大儒俠》受盛名之累,想不被禁也難了。
後來,劇中人物「怪老子」被當局認爲影射蔣介石,且「藏鏡人」有諷刺蔣經國的嫌疑,《雲州大儒俠》因此被特務約談多次,劇本也一再修改。結果,藏鏡人「改邪歸正」成了好人,為了配合國情,另外增加了「中國強」這個角色。19746月,政府以「影響農工作息」為由,下令禁播以台語發音的布袋戲劇。
根據黃俊雄先生在2009年的回憶表示:「其實當年沒有真的下令『禁播』,而是停播。因為當時的文化工作委員會主委秦孝儀、秘書長宋楚瑜等人,認為台語劇播出與當時推行國語運動有衝突,要求電視台審劇本,通過才能拍,但每次送劇本都不過,最後只好停播。」
包括宋楚瑜馬英九在內的外省權貴,始終認為他們是台灣的統治者,根本不屑於學台灣人民的母語,甚至打壓、詆毀大多數人民使用的母語。雖然他們後來為了選舉,也努力學了一些怪腔怪調,只有他自己聽得懂的台語和客語;但當初他們制定與推行那些野蠻的語言政策,卻為台灣族群之間的和諧,畫下一道永難痊癒的傷痕。
彭明敏先生曾說:「『外省人』對於『本省人』的『傷』和『痛』,願傾心一讀,傾心一聽者,有幾?」如今回觀,「外省人」對「台灣話」,願意傾心一聽、傾心一說者,又有幾人呢?
日前,眷村同伴辦了一次小學同學會。席間,他們以四川話問我為何不跟他們一樣說相同的語言「不說了!」但願下一次我能以台灣話回答他們這個問題,以台灣話表達對殖民教育的抗議,表達對台灣這塊土地的認同!
------------------------------------------------------------------------------------------------------------------------
版主:
文彬一起游泳認識的一位回國學者是「外省人」;和文彬談話,文彬都以母語回話,他好奇就跟文彬學了幾句。他說在台灣要學台語苦無機會,不論在市場、坐車或買東西,每次開口說話對方都回以「國語」,所以一直都不會講台灣話。這現象背後的因緣,除了「含容」,也還有相當豐富的歷史因素吧!
彭明敏先生說:「『外省人』對於『本省人』的『傷』和『痛』,願傾心一讀,傾心一聽者,有幾?」;去聆聽一起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的傷痛,有那麼難嗎?(07-11-2011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