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往立法院的路上,才把手機打開,發現四通未接來電。回撥,是立法院的許先生打來的,他說,今天的議會在一點多時結束了,趕緊通知我們,怕我們撲了個空。我說,我們已經在路上了,如果不能旁聽議會,可以安排我們參觀嗎?他說沒問題,可以給我們看簡報,還有參觀議場。
在會客室等帶同學們到齊時,一位先生出現了,負責接待我們。他都沒有自我介紹,我只得連環追問,才搞清楚他是議事處的劉幹事。原來,立法院的組織分為議事單位與幕僚單位兩大部分,議事單位是由立法委員組成的「委員會」、立法院運作的核心,而幕僚單位是為了輔助委員執行職務而存在的。劉幹事就屬於幕僚單位,頂頭上司是秘書長與副秘書長。
他先帶我們去紅樓看15分鐘長的簡介影片,我感覺好像在看電影,一部叫作「中華民國民主神話」的劇情片,好幾次聽到「自由地區」這個名詞,那「不自由地區」、或「淪陷地區」在哪裡呢?
片中介紹,從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開始,改成單一選區方式選舉,一個選區要選出一位代表。背景音樂營造出一種磅礡氣勢,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偉大的成就,但仔細想想,人口10,131 的連江縣,和人口458,611的宜蘭縣,都各只選出一席區域立委,意思就是,連江人的民意比宜蘭人值錢45倍?!
這種票票不等值選制所產生的立法委員,怎麼可能真實反映台灣人的民意呢?以本屆立委選舉為例,國民黨獲得4成8的區域選票,拿下了6成的48席,一樣超過4成得票率的民進黨,卻只有27席,形同民進黨讓出17席!
選總統跟選立委不同,不是選行政權,選立委是要選出各黨各派,在國會折衝協調。立法院本來就該是社會多元意見抒發的場域,但一黨獨大的國民黨一直在捍衛選制的不公不義!
這種選制,也造成了國會議員地方化的問題,民眾誤以為國會議員與市議員一樣,是要「做好」基層,包辦婚喪、排難解紛,而完全不在意他的院會出席率、委員會出席率、口頭質詢次數和法案提案數等等,更遑論行政權監督、預算把關的品質!劉幹事就說,有些委員們很忙,常常不在,因為地方紅白帖都要跑,真的很荒謬,地方議員跟中央民代職責重疊,根本是浪費國家資源。
我們在議場二樓的媒體和外賓席,拍了幾張照片,腳下,就是常在新聞鏡頭裡出現的台灣最高國會殿堂啊!劉幹事跟我們說明主席、秘書長、院會首長的座位,以及備詢臺、詢問臺、發言臺,並指了指主席右邊的位置說:如果馬總統來,應該就坐那,或者,坐行政院長的位置。不過,這(指總統來立法院備詢)從未發生過,我不敢保證。
後來,我們去中興大樓拜訪了姚文智委員,運氣真好,姚委員兩分鐘前才回到辦公室,剛好有個空檔。他聽到我們錯過了早上的議會,就幫我們簡報一下今天院會的狀況,民進黨、台聯黨與親民黨聯合提案,「要求行政院對美牛境內下架、海關封存、暫停進口」。第一次投票結果,由於一些國民黨立委棄權,贊成42反對39。國民黨提出異議,重付表決,緊急動員,變成贊成44反對44。主席王金平最後投下反對票,否決了此案。
姚委員也跟我們分享昨天衛環委員會開到一半,主席蔡錦隆突然消失,因為他擔心如果進行表決,瘦肉精「零檢出」的修法版本可能會過關。身為召委的蔡錦隆竟完全不尊重委員會的機制,逃之夭夭,我聽了真是瞠目結舌。
姚委員說,不過,之前台電應按電業法審查的案子,在經濟委員會中全數通過了,經濟部卻自行宣布調漲,說不用通過立法院了。身為立法委員,常常覺得自己在狗吠火車。
以上種種實例,都突顯立委不監督行政權,國民黨放任黨意凌駕民意,更使立法院形同虛設。
問姚委員,人民可以做什麼?他說,多打電話給國民黨的立法委員,給他們施壓。
在三權不分立,朝大野小、制衡機制失靈的台灣,真的需要人民大量的覺醒與投入。完成了今天的參訪,這一期的好國好民課程也劃下了句點。如何更聚焦在「拿回公民權」,應該是下一個要努力的方向。
在濟南路上跟大家道別,平常沉默少言的玲雪主動說要陪我走一程,很感恩她的主動,我們利用這短短的路程,更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問她上課的感想,她說她覺得很幸運,能接觸到以往未曾碰觸的領域。她送給我一顆乾燥的果實作為禮物。
生命中,能夠和他人如此單純而由衷的交流,心中充滿了感謝,每一段關係,都像是一顆冒出芽的種子,在信任的土壤裡,慢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