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艾未未50分鐘的影片「公平」,非常完整地介紹這位藝術家以藝術創作為公民行動的動機和方法,艾未未的勇敢無懼精神來自他終極的信仰--普世價值、自由創造與表達。
他的藝術作品運用日常生活的元素,非常人性,知名的近期展覽是一百億顆葵花子,在江西景德鎮以傳統陶瓷製作方式,由當地1600藝匠花了二年半的時間完成。我個人很喜歡這個作品,認為是極成功的藝術行動,當地人因為工廠機械化而數萬人失業,艾未未的行動再次聚集了在地人的文化認同和驕傲。當作品鋪放於展場,像是一片砂礫海灘,大人小孩悠閒地坐臥其上,就像我們茶餘飯後啃瓜子的放鬆心情。
深入認識艾未未,才能了解那破壞行動中有著細膩的心、深層的愛,他說:「徹底摧毀一個東西的前提是透徹的了解,這樣才能使毀滅行為變得優雅,新事物和傳統才能在新機體下和睦共存,這才產生了張力和能量。」這段話用於台灣的狀態,也是發人省思的。
下午是聲音班其中一班最後一堂課,心中思索著結束時要鼓勵大家投票給蔡英文,可是和學員們只有有限的熟悉,課程結束時找不到可以切入的點。晚上回家寫了一封信給大家,顧不得是否有人會反彈,選舉僅剩一週,能多呼喚一個人都值得,那是為了大局,我失去一個學生只是小事。
昨日將Three Pieces的中文書寫發信給聲動的名單,經過上次PRI的採訪回應,這次心裡有準備,因為其中提到國民黨政府對台灣文化的壓制,包括禁止說台語,很多台灣人是不願意接受這樣的事實。果然今天收到一封回信:
「Mia,文化認同的定律是次文化向高文化認同,一些不被認同的次文化,只會静静的消失,而不是誰打壓誰。」
回覆如下:
只要不以武力、公權力,強勢的扭曲資源,厚此薄彼,「高文化」和「次文化」之間的交溶取捨,自然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