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非嬰兒(父母均非港人)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當中涉及經濟及中港文化矛盾,無論香港人願意也好、鬧爆也罷,現實是除非修法,否則雙非嬰肯定排山倒海陸續有來,衝閘產子無日無之,矛盾不斷激化,最終可能造成人命傷亡,甚至出現社會難以承受的種種惡果。
目前內地戶籍法把國民戶口分為城市和農村,農民工在城市產子後仍不能擁有城中戶籍,不能享用當地教育、醫療及養老等福利;若父母其中一方非城市人,孩子的戶籍則跟隨母親。孩子一旦落籍某城,遷徙到他城亦不如當地人有同等福利,即就算深圳市政府宣布每人派6000元,廣州戶籍者都無緣分錢。
香港是唯一實行一國兩制的特區,內地戶籍法在港無效,亦沒有限制生育數目。
2001年「莊豐源案」判決,令在港出生的內地嬰兒自動享有永久居民身分,為雙非嬰湧港埋下伏線。但歸根究柢,直接衝擊源於03年SARS後,中央政府開「大水喉」,讓內地同胞自由行來港,一下子大幅刺激本港旅遊及零售業,當時被視
為救港的「良方」,事隔8年多證實是先甜後苦的毒藥。
眾所周知,內地大款的資金背後藏着許多「不能說的秘密」,排山倒海的資金(抑或黑金?)加劇了香港的貧富懸殊,坐大了地產霸權,讓香港的樓市、租金及商品
格價幾級跳,但無論是商舖種類還是生活方式的選擇都逐漸減少。
當旺區商場的簡體字宣傳橫額愈多、大型連鎖店幾乎一式一樣,空氣中瀰漫着財大氣粗、有錢大晒的莽撞氣焰,這個城市跟人文價值愈走愈遠,拜金主義正蠶食着城市的靈魂,政府感受到嗎?
近年愈來愈多港人喜愛台灣,當中有一種難以言喻的補失感情,民進黨在總統選舉前推出「別讓台灣變成第二個香港」的電視廣告,內容雖說有偏頗,但很能引起港人共鳴。
許多港人看到綠營的蔡英文落敗,那種心痛把馬英九的勝利喜悅全部冲走,當中複雜而矛盾的感情,只有經歷過殖民地統治的港人才能體味,內地人是不會明白的。
對於釋法,說到底都不能贊成,皆因法律自主權進難退易,若我們因為眼前利益而提請「阿爺」釋法,下一趟又可能因其他問題一釋再釋。當法治精神變得脆弱,香港再不是國際城市,而是中國的二流小城。一個城市的滅亡,實有賴一群短視而精於計算的高官政棍,看看「門常開」的新政府總部,從立法會大樓到特首辦公室,內裏有很多賣港的「人才」,釋法權,正在待價而沽。
雙非嬰防老超錯…
雙非嬰防老超錯…
就算撇開法律爭拗不談,不少有識之士認為香港出生率低,呈現人口老化趨勢,「需要」雙非嬰兒提供新血,所以支持限制而非一刀切禁絕。
香港「需要」雙非嬰防老?超錯!超錯!…
香港「需要」雙非嬰防老?超錯!超錯!…
請認清楚,所謂「人口老化」並不是指嬰兒太少,而是恐怕工作人口不足,庫房稅收減少,年輕人收入不夠供養父母,社會福利開支大增,嚴重會拖垮整個經濟體系。正如移民政策嚴苛的日本,終身聘用制崩潰多時,退休長者只能省吃儉用,散工上班族卻遍地開花,不少年輕人成為御宅族,整個社會蒙上一層暮氣,那就是人口老化的病徵。
問題是,雙非嬰兒可以解決香港的人口老化嗎?我的答案是非但不能,反而會加劇,而且最終會拖累香港經濟兼引爆民怨。
說到民怨,一眾高官、富豪及政要,統統有能力享受高級醫院的分娩服務,甚至如雙非父母般,安排懷孕女親友到心儀國家產子,讓下一代甫出生即成為當地公民。但家境普通的香港孕婦呢?他們只能跟雙非孕婦爭奪資源,除非聲更大、態度更惡,否則大有可能要睡走廊等生仔,作動了還得排隊,鄰牀的內地孕婦親友則在煮臘味飯補身,而且還會走數,那種戲碼每天都在公立醫院上演,難怪令港孕婦及其家人憤怒不已。
有急症室醫生坦言,衝閘的雙非孕婦其實害人害己,尤其是公立醫院晚間急症室只有兩名醫生當值,每個衝閘孕婦都處於極危急狀態,處理不好可以母子同亡,故需要兩名醫生同時救治接生,其他病人只好輪候,遇有突發事件醫生亦不能分身,那類孕婦為求一己私慾(為下一代好只是偽善說法),禍及其他求醫診者,當中甚至有病人因得不到及時救治而送命。
現時社會大眾看到的,是數以十萬計雙非嬰兒陸續長大,迫爆母嬰健康院、爭奪學位、跨境學童等現象。但別忘記,雙非嬰兒的惡果其實只是「前菜」,下一站還有他們的父母親友,那將帶來更大的問題。
雙非嬰兒爆炸期始於2003年,其父母現時大概是30多歲至40出頭吧?若他們以人道理由申請來港團聚,一定較其他「無親無故」的內地人更快審批,十多廿年後他們逐漸老去,就可以名正言順在港享受安老福利。
雙非父母安老開支料很大…
雙非父母安老開支料很大…
現時許多為香港拼搏了大半生的長者,拿着僅有的物業和小量的積蓄(未來可能是「強迫金」)而捉襟見肘過活,或者為減少開支而寧可到內地終老,但將來卻有大批雙非嬰的父母親友來港享受長者福利,屆時老人院會變成今天母嬰健康院的景象,眾所周知長者醫療開支亦很大,香港的醫療架構能否承受這種衝擊?治港者需及早思量及制訂政策。
一個雙非嬰兒,背後除了有父母,還有祖父母、兄弟及其他親友,部分人肯定陸續來港,若說內地人來港產子是協助香港解決人口老化,那根本是見樹不見林的偏頗看法。
香港如何吸收新血,但同時避免雙非嬰兒或其父母來港帶來的種種問題?撇除落實政策的難度,答案是所有公私營醫院都謝絕雙非父母預約產子,同時大幅提高衝閘產子的費用。
無可置疑,無論如何禁止或者收費多高,只要法律未改,都不會完全解決孕婦衝閘,但至少願意嘗試者會大大減少,雙非嬰兒數字亦肯定急劇下降。
至於說好的新血呢?正如上述所言,香港需要的是工作人口,而不是從零歲開始的嬰兒,所以可從大學教育做起。
近年本港各間大專院校已積極吸納內地生,當中有內地學界尖子,也有家底不俗的富二代或高官之後,屬經過一定關卡篩選的精英,平均質素遠較雙非嬰好。更重要的是,這批年輕人已有自我照顧能力,大部分來港者能負擔個人開支,與港生交流可促進兩地文化交流,若要取得居港權,請留港工作至滿7年,經過漫長的過程中已成為香港人,許多人願意在此落地生根,結婚產子,那才是健康的循環。
內地來港的大學生有時間考慮是否想成為港人,而他們已經成年,不易以裙帶關係申請父母親友來港,所以能避免帶來老人問題。雙非嬰對香港來說是減號,內地大學生卻很可能是加號,問題是政府有氣魄將減變加嗎?
據說,每名雙非嬰兒耗費100萬港元資源,那是一種不能承受的重,而且不單是經濟層面,也涉及兩地文化矛盾,政府當局絕對有責任防患未然。03年的特首董建華短視地只看到自由行美好的一面,無視苦果潛伏;往後的曾蔭權則只懂向中央政府點頭獻媚,在他任內,雙非嬰問題不斷坐大;未來特首無論是豬抑或狼,只望他看遠一點,別讓傷口變癌,製造仇恨之餘,把城市殺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