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哪叱的正義化身

 (11-05-2011一湛)
相傳媽祖(960 --987年),俗名林默,祖籍中國福建省莆田湄洲島,為一傳奇性的宗教人物,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包括廣東、福建、浙江等地,臺灣、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國沿海華裔人民普遍信仰的海神。
從中國明朝永樂年間開始,隨鄭和下西洋,媽祖信仰從中國走向世界,先到琉球、日本,再到東南亞各國,例如橫濱媽祖廟、澳門媽閣廟、馬來西亞吉隆坡天后宮、菲律賓隆天宮。隨著華人遠渡重洋到歐洲和美洲,這些地方也開始有了媽祖廟。
媽祖的影響力由湄州島傳播開來,歷經千百年,對於華人沿海文化產生重大的影響,被學者們稱為媽祖文化
雖然媽祖信仰的起源地是大陸,當此信仰傳到台灣以後,已經改頭換面成為整個台灣島香火最盛的神祇之一,「『媽祖』在中國福建南方原是『出海媽祖』,只是漁民的守護神,但在台灣的媽祖已成『過海媽祖』,台灣媽祖可以說已紮根於這塊土地,成了一部獨立於中國媽祖之外的本土神明」
媽祖之主要神跡是救濟海上遇難之生民。據傳,媽祖有隨從千里眼、順風耳,能解救於千里之外。媽祖常穿朱衣,乘雲巡遊於島嶼間,以救災厄。當海風驟起,船舶遇難,只要口誦媽祖聖號,媽祖就會到場營救。模式幾與觀世音菩薩如出一轍,李岳勳老師認為中國宋元以降,觀音已被道教化,變成身穿道袍的媽祖守望海上,只透過「千里眼、順風耳」象徵「觀世音」。
媽祖神格的形成,反應了中國人對於海洋的態度。和希臘神話中的海神比較,兩者相當不同。 
希臘海神波賽頓Poseidon),是一個手持三叉戟的壯年男子,騎著駿馬飛馳海上,他會製造風暴、海浪等災害,以武力懾服不順從他的人。從東方的觀點來看,波賽頓是一個海盜神,但希臘人重視的並不是善惡之辨,而是力量之有無。這也符合西方海洋文明中,強調征服、冒險與霸權的價值。 
而在中國,以中原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文化,主要是一種內陸文明,對於海洋較為忽略。民間缺乏與海洋相關的文藝創作,社會菁英也鮮少參與海上活動,絕大多數中國人不諳水性也不會游泳,中國的海洋文化只能說是沿海民俗文化。 
民間信仰是民俗文化的主要構成部分,在庶民的心目中,媽祖是一個高雅的青年女性,營救海難,並收伏千里眼、順風耳等惡神,命他們改過為善。引申而言,中國人面對海洋的態度是較為謙卑而消極的,重視和平貿易而非武力拓殖。
依據李岳勳研究,媽祖信仰可以上溯相隔不到200年的馬祖道一禪師(709-788),透過「天妃顯聖錄」,似乎可見禪機到處都有,台灣人信奉媽祖,可以看到台灣人誠懇樸實、不會說教的一面,甘為眾生做牛做馬,落實在生活每個層面,用「水牯牛精神」度化還沒有覺知空性的眾生,這就是神佛觀音無聲無色的大慈悲行。
看到台灣人的善良、樸實、犧牲、奉獻、、、,這樣的水牯牛精神,並沒有喚起「禪淨」,甚至於連起碼的尊重和和平都不可得,台灣四百年來都無法獨立自主,沒有一個人奮鬥一生連起碼的獨立人格都得不到,還需要繼續吞忍,接受不能「自主」的命運,這不是台灣人的「宿命」,是很多佔盡台灣人便宜還企圖矮化、奴化台灣人的謊言。
每個人絕對都是獨立自主有尊嚴的人,臺灣早已經是獨立自主在世界站有一席地位的國家,這是事實。有勇氣有尊嚴的台灣人一個個都是哪叱正義化身,為間正義一起打拼,與邪惡力量抗衡,抑強扶弱,「拆骨還父,剔肉還母」,願滌蕩業習,重新蓮花化生,找到我們酷又炫的風火輪、乾坤圈和混天綾,推翻不懂苦民所苦、欺壓人民的公害禍首,守護眾生,直到業盡情空。
台灣是海上的一顆明珠,吸納來自四面八方的精華,我們正在蘊釀出大陸中國從來沒有過的一股靈性力量,用我們謙虛、柔軟、主動、認真、浪漫、由衷又單純的心,不斷的滿溢出來,這是政治最險惡也是文化最神而明之的時代,只要認清政治的黑水溝而不要落入,相信文化藝術的迭創高峰、憲政人權的落實是指日可待的,因為台灣人已經蘊積了四百多年的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