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23韻雅)
昨天下午在「正修科技大學」演出,藝術中心在彩排時告知將會是滿席1500位同學來觀賞,團員們都很驚喜。演出場地的空間格局很舒適,和觀眾距離很親近,很適合《聲動》音樂的互動情境,雖然學校預算有限,我們還是從台北請來燈光音響公司,希望呈現最好的品質。
演出順利進行,觀眾都回應掌聲,不過就1500名觀眾在Echo迴響極大的空間,這回應是弱了些。最後幾首歌曲,我請燈控幫我打開觀眾席燈,清清楚楚地看著滿滿的人潮,回應最熱情的是老師和外來的觀眾以及少數敢於展現自己的同學,我很驚訝的是望過去,有那一大片是冷漠無感的眼眸。
我的心情是複雜的,藝術中心組長和承辦人員都熱情接待,看到他們極用心地宣傳、帶來滿席的觀眾,演出後還是有不少學生留下來交流分享感動,我實在不忍挫折校方,何不演完了、離開了,就忘記這件事吧!只是,今天起床,那群孩子無感的眼眸又出現,我心想,如果可以激起那一點點漣漪,或許可以帶來一些新的能量。
我必須強調,這個觀察不是「正修大學」的單一現象,《聲動》在台灣很多大學演出都有類似的情況,只是藉這次經驗,我想提出以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