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臺灣人的漢化過程

(03-10-2012奕言)

像其他的南島語族一樣,高山族、平埔族,都是使用親子連名制,並沒有漢人的姓氏,清朝賜漢姓以作為其德政的表現。
以「瓦歷斯尤幹」為例,「瓦歷斯」是其本名,不是他的姓,「尤幹」則是他父親的名字,因為泰雅族的名制是用「父子連名制」;因此他的兒子就叫「飛鼠瓦歷斯」,在本名之後連用父名。

達悟人命名規則,是「親從子名」。以「夏曼.藍波安」為例,夏曼其實指爸爸,這個名字就是指「藍波安之父」。沒有結婚生小孩之前,夏曼.藍波安本名是「施努來」。將來藍波安生子,夏曼將改稱為「夏本」(即「某人的祖父」)。
乾隆朝代,清廷下令平埔各族薙髮留辮,同時也對平埔族實施賜姓政策。薙髮是滿人的習俗,對於以異族身分入住中原,統治廣大漢族的滿清而言,要求漢人薙髮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是歸順的具體象徵。要求平埔族薙髮,也是檢驗平埔族是否脫離「生番」,進入「熟番」的重要標準。
將周圍少數民族加以漢民族化,稱之為漢化,漢化的方法是賜姓,龐大官僚掌握其中要領。譬如,過去漢民族統治少數民族時,當地負責戶籍造冊的官僚,即會給那些少數民族加以「苗」字,亦即賜予漢姓。久而久之,連所謂的中原堂號、郡望都製造出來了。埋葬時墓埤上以皇清或舊居地為記,生活環境改善即仿閩南人蓋閩南式新屋,門楣上與簷下匾額還有樣學樣的學起漢人題字「天水、魯國、漳浦」等等中原地名以彰顯來歷。
像原住民等,他們原沒有漢姓,官僚卻任意賜他們陳姓或李姓,並在戶籍上偷偷記載其祖先就是中國的望族,祖籍就在「中原」,可讓被同化的人向中國找根。其實這些記載,本人完全不知道。像「潘」與 「蕃」發音接近、又「潘」字裡有「田」也有「水」,就很為平埔族人所喜愛。
197412月,阿美族人史尼育唔幽靈般地在印尼摩羅泰島叢林裡走出來。31年來未接觸「文明」世界,史尼育唔被發現時,赤身裸體有如野人般正揮動著蕃刀劈柴,在他居住的叢林竹屋,還找到戰時所用的38式步槍,與還未上膛的18發子彈、軍用水壺、鋁鍋、鋼盔等,在叢林裡獨自生活了31年,史尼育唔生還的奇蹟震驚了世界。
1943年「中村輝夫」離開花蓮家鄉時,他是日本皇軍,31年後叢林外世界已然翻轉,台灣從日本殖民地「改朝換代」為被中共驅逐出境的ROC,連聯合國的會員國都不是了。
妻子以為他戰歿而黯然改嫁,到南洋戰場時儿子才出生一個月、31年後到機場接機的兒子已然青壯。那一年松山機場大廳,史尼育唔與久別重逢親人以阿美族特有手勢拉手相見的畫面,成為走過當時人們的深刻記憶。史尼育唔正是不折不扣,在1943年(昭和18年)派遣到南洋的高砂特別志願兵
1941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掀起太平洋戰爭,台灣正式捲入二次大戰的戰火。「高砂族,是日本政府給予台灣原住民的新命名。『高砂』兩字傳承自日本的神話傳說,意思是經過日本的統治與改造,『原生蕃』已經邁向半文明的一族,」
長期研究日本「理蕃」政策的政治大學日籍教授藤井志津枝指出,「高砂義勇隊」被認為是高砂族中代表日本精神的優秀人才,在日本警察「當過兵才是男子漢」的慫恿宣導下,「志願」為日本國出征。
阿美族出身的舊日本軍人史尼育唔,在日本人大力推展皇民化理蕃政策時,被改成日本名「中村輝夫」,31年後申請「山胞」戶籍,「中村輝夫」又被戶籍人員改為「李光輝」,在本人莫名其妙的情況下,被取了個李光輝的中國名字。一下子變成陳氏第一代,儘管他對自己的姓氏有些迷惑,平常也仍沿用著原來的名字。
到了第二代時,為了就職考試領取戶籍謄本時,才發現自己的祖先竟是中國某位了不起皇帝的親戚。血緣竟能細密地溯源那麼遠,也就是說:「我的祖先原來是那麼了不起」,自己是漢民族的意識於焉誕生。
在這種情況下,第二代有90%會被漢化,至第三代時已相當接受「我的祖先很了不起」的漢民族思想。至於其子孫,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比漢民族更漢民族,漢化程度也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