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2011林環牆)
總統電視辯論時,馬先生說:近四年來,世界不景氣,台灣卻逆風高飛,去(2010)年經濟成長10.72%,世界排名第四,亞洲第二。
但真相是,馬英九執政前三年(2008-2010),按照實質GDP,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僅僅只有1.51%。
在亞洲四小龍中,同樣三年期間,新加坡平均每年經濟成長2.86%,南韓2.22%,都大幅領先台灣。諷刺的是,早就納入中國版圖,並更早與中國簽署類似 ECFA的香港,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更低落到只有1.39%。台、港成長表現遠不如新、韓,而台灣失業率又居首。這樣的對照,台灣真的是逆風高飛?
讀者們也許會問:馬英九執政前三年成長率不是2008年的0.73%,2009年的負1.81%,以及2010年的10.72%嗎?三年算數平均成長率不是應達到3.21% [= (0.0073 - 0.0181 + 0.1072) / 3]嗎?
的確,「算數平均」是3.21%。但在景氣上下大幅振盪,GDP不是逐年穩健增長時,「算數平均」會顯著高估。正確的算法是使用「幾何平均」,如此算,三年平均僅1.51%。讀者當然會很訝異,算數平均竟會發生倍數高估!簡單說明如下:
馬英九執政下,按2006年幣值(台幣,下同),台灣GDP2008年為13兆706.8億,2009年12兆8,430.5億,2010年14兆 2,102.9億,實際三年總和(Y )40兆1,150.2億。假定算數平均是對的,那麼自2007基礎年GDP(y)12兆9,759.9億起跳,每年成長3.21%,則馬政府三年總和 GDP也應等於 Y = y x (1.0321 + 1.0321x1.0321 + 1.0321x1.0321x1.0321)。但算出來的Y值高達41兆4,810.6億,亦即高估了1兆4,810.6億。也就是說「算數平均」在當前環境嚴重錯誤。
如按每年成長1.51%,Y = y x (1.0151 + 1.0151x1.0151 + 1.0151x1.0151x1.0151) = 40兆1,150.5億,與實際三年總和一致(小數點不同是因四捨五入關係)。
上面說明證明了:馬英九執政前三年,平均每年經濟成長率只有1.51%,而不是台灣媒體所說的3.21%。
但要如何算出三年幾何平均年成長率(g)呢?首先,要知道GDP是流量,不是存量。所以計算g值必須透過求解數學方程式:Y/y = (1+g) + (1+g)(1+g)+ (1+g)(1+g)(1+g),其中Y/y約略大於3.09,是指2008-2010三年實際總和GDP除以基礎年(2007)GDP的倍數。設若此倍數恰等於三,那麼g值正等於零,表示三年經濟平均零成長。
為便於對照,我從亞洲四小龍實質GDP政府統計的原始資料,算出 2008-2010各年經濟成長率,以及按「算數平均」和「幾何平均」算出平均每年成長率如附表。從表列得知,在國際金融風暴衝擊下,平均每年成長率,台、韓、新、港都沒有能力「保三」。與中國特別深度整合的台灣和香港,甚至連「保二」都達不到。而且,也證實:當GDP起落變動過大時,算數平均就不是可信賴的算法,台、新即為明顯二例。
馬英九政府執行的是無效率、又浪費的赤字擴張政策,自我感覺良好,但激勵成長是失敗的(三年GDP平均每年僅微增1.51%),創造就業也不行,反而資金加速流向中國,社會所得分配繼續惡化,稅基萎縮,政府負債累累。
(作者為美國北卡大學經濟學副教授暨「台灣公共政策諮議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