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臺灣解嚴後最大的一場媒體風暴。
你很難想像一個媒體集團會動用如此龐大的資源(報紙和電視新聞的大篇幅報導)來追殺一個學者,一個學生──尤其,新聞內容是極其荒誕的。
2008年「旺旺食品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先生買下原被視為自由派報紙的「中國時報媒體集團」(還包括原來《中時》底下《中天電視》、《中視》等電視頻道),就屢屢引起巨大爭議:由於旺旺集團在大陸龐大的事業使「旺旺中時媒體集團」(以下簡稱旺中)在兩岸議題和大陸新聞的報導上自我限制;而面對外界的幾次質疑,旺中集團都把媒體當做回應甚至反擊對方的工具。
此次事件是肇因於「旺中集團」要併購另一媒體業者「中嘉」,許多學者因為擔憂此合併案將使「旺中」成為臺灣媒體市場獨大聲音、危害言論市場的多元性,因此反對。
今年初更發起學界拒寫「中國時報」運動。NCC(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在七月中審查此案之日,十幾名學者前往抗議。沒想到第二天,「中國時報」以頭版和二版指控帶頭的中研院法律所學者黃國昌發錢動員學生來抗議,並且大幅刊登該名學者在路邊抽煙、亂丟菸蒂的數張照片。事實上該報紙毫無證據發錢行為和黃國昌有任何關係,而以二版刊登抽煙照片更證明其目的只是在於打擊反對者形象。
幾天後線民製作了電視畫面的截圖,照片裡被動員的學生群中有名男子是「時報週刊」副總編輯,懷疑這可能是「旺中集團」自導自演,一名清華大學學生在臉書上轉貼該圖片,「旺中」竟在電視上連續數天猛烈批評該名學生,並揚言要告他譭謗。
這些對學者與學生近乎瘋狂的追殺引起社會強烈反彈,許多公民團體和知名人士發起拒看旺中運動,並且前往中天電視抗議,許多知名作家則展開罷寫。
諷刺的是,剛過去的七月十五日是臺灣解嚴25週年紀念;25年前的解除戒嚴,開啟政治自由化,讓報禁和黨禁得以被打破,媒體市場可以有不必獨尊官方的言論。但進入90年代,一方面商業邏輯迅速吞噬了媒體的公共精神(這不只是因為香港媒體來臺灣後帶來的八卦風格,電視新聞本身也日益民粹化與娛樂化),另方面本地媒體沿著藍綠分裂的黨派化則損壞其中立性與公信力。臺灣的媒體並沒有在民主化後,成為一個豐盛、自主的公共領域。
「旺旺」買下中時集團之後,又讓人見到媒體的自我閹割;這一次因為擔心其合併中嘉的利益遭到阻礙而猛烈追殺學者,更讓證實許多人原本的擔心──旺中合併案通過後會限縮臺灣言論自由的空間。在公民團體的反對之外,也有人開始討論為報社寫下或者播報那些攻擊性新聞的記者,能否抵抗報老闆或總編輯的壓力,不成為報社的打手;或者,報社內部能否產生集體行動去捍衛編輯部的自主權。
社會的多元價值不僅有賴媒體環境的自由,還必須確保媒體市場的多樣性。這個還沒落幕的旺中事件,正說明了臺灣新聞自由的三個重要支柱:其一是國家雖然不能干預媒體內容,但其管制機構必須要避免特定媒體成為托拉斯,保障媒體市場公平競爭,以及公眾意見不必受單一企業箝制;其二、記者在媒體內部必須能集體捍衛新聞專業的自主性,不受老闆影響;其三,公民力量必須能監督與抗衡媒體的不當報導,不要讓少數媒體支配我們理解世界的途徑。
希望這次事件可以成為媒體改革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