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終於拍板定案12年國教的消息,兩所歷史悠久的明星學校終於忍不住出來表達意見,因為,一旦施行國教,明星高中被消滅,明星學校可能不明星,許多人對明星高中有著非常大的迷思,因為明星高中的孩子是菁英,他們應該順理成章的就可以進入頂尖大學,成就他們的菁英文化。
這股迷思從小到大一直都存在,國中生除了升學考試,幾乎沒有其他學習目標了嗎?試問:我們有明星高中,難道就沒有明星大學、明星國中嗎?
建中免試入學放榜,家長找到榜單上兒子的名字,興奮的用手機拍照留念,為什麼這麼高興,因為擠進這個窄門,幾乎等同於擠進台大等一流大學。
這學期教了北藝大舞蹈系先修班的音樂課(北藝大只有舞蹈系有先修部,先修部就是高中,念三年直升大學部四年,所以貫一就是大一…,很多人都說學藝術也像學醫的要念七年,南藝大音樂系與北藝大舞蹈系就是這樣的體制),這些孩子就是在國內學習舞蹈的人夢寐以求想要擠進北藝大大學部窄門的孩子,也就是說一旦他們卡到先修部的名額,等同進入大學了。
對很多家長來說,這些學校不就是變成「買高中送大學」,只要孩子進入該校高中不就能保證直升大學!這會讓教育部的12年國教方案宣稱「家長不用遷戶口」淪為口號?
公立與私校本來在資源上就有很大的落差,如何達成公私立學校的均質化、優質化?在適性輔導上,目前仍有大部分家長認為唸高職是次要的選擇,如何改變家長觀念進而推動適性輔導,可說是教育部應該做的功課。
今日與五位北藝大舞蹈系學生,相約在關渡知行路,做了半天的公民記者,實際讓18歲的年輕人體驗生活就在當下,生活就是生命教育的開展。讓他們去訪問老闆或路人:如果你有國中要升高中的孩子,做家長的會讓孩子適性的發展、尊重孩子的選擇,還是選擇升學,朝向菁英文化擠進明星學校呢?
18歲的孩子要跟陌生人訪問,原本靦腆畏縮,一走在路上,想起他們三年前也是這樣半推半就拼死拼活想擠進這道「窄門」的心酸歷史,他們豁出去了,他們勇敢的面對自己,也面對別人的觀感,感受到他們用自己的眼睛與雙腳在認識世界。
得到的答案是:家長多半選擇公立,若是能考進明星學校,那是最好的,因為考慮以後出路問題。其次是興趣,再來就是選擇高職就讀。顯然這就是現實,想起此週共修會討論到「現實與理想」的議題,似乎一般家長在現實與理想無法達成默契時,想必多數是選擇放棄理想的。
學生體會到,一個孩子要有夢想是多麼不容易的,但叫孩子要放棄你的理想,卻很容易,只因這個社會是現實,是競爭取勝,有高學歷才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有理想不能當飯吃。
另一位北藝大學生私下透露,雖然已擠進窄門,但要能維持 老師心目中的「優質學生的地位」,課後都還要去外面補習「學科」,甚至惡補「術科」。他們千方百計想要進來所謂的優質學府,現在進來了,學生的內心卻是憂心的。為了門面,白天在明星學校就讀,晚上再到補習班課後輔導,為了年度展演,還要搶盡鋒頭擠進表演名單中,舊傷復發,身心靈的創傷持續燃燒,這麼一燒,已經燒了三年了,難道還要再燒四年嗎?但即便如此,絕大多數的家長和學生對明星高中還是有著相當大的迷戀與依賴。
藝術不就是一種「美感教育」,培養美學思維,落實在生活的生命教育嗎?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對自己的興趣用心學習?為自己的生命找尋適當的位置?如果能適性地發展,培養自信,活出生命的真,隨時分享與奉獻,不僅幫助別人,其實受用最多的是自己。如此的看待生命,不就是一個發光發亮的人生嗎?哪裏需要經過知名學府的洗滌,才能焠鍊出成功的價值?
多數人都從新事物中,體驗了自己的要與不要,鮮少會認真的追尋理想,為自己的生命永遠預留空間給理想進駐的一個位置。
一整個下午與年輕人追夢,看到什麼才是自己真正的要與勇敢的向「不要」say ”NO”,這中間的擺盪,清楚的明白,內心沒有中心線,一切的取角都是灰塵,都是假象,都是虛幻不實的。
回到初發心,真實的感受能夠要得到的,其實也是來自於能給出去的,有能量才會有餘;有餘了,不管在哪裡,都是一顆會亮的星星,永遠閃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