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三天前,嘉義比巴黎還遠

(08-30-2012郁曼)
第六代的北回歸線標誌與三等控制點

819日是嘉義人文人權之旅的第三日。
同行團員的經驗分享及推薦,於是今晨定課改為到戶外漫步經行,感受嘉義的清晨,及日治時代老房子的檜木香。
古色古香的木造房子
不來這一趟,真的不會知道嘉義至今仍留有不少日治時代的木造房子,而原來這就是因為阿里山之故:嘉義是到阿里山(取得檜木)的必經之地。日治時期為了開發阿里山的檜木資源興建了阿里山森林鐵路,嘉義市也成為當時木材買賣的集散地,現在,阿里山不再伐木了,但在嘉義市留下近百年歷史的北門驛、營林俱樂部、製材場等林業特色建物。
導覽的先生告訴我們:「檜木裏頭含油多,蟲不喜歡,所以只要有在保持,可以維持得相當相當久」難怪日本人那麼愛!

只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欣賞古蹟(或歷史、文化、保存)的,當我跟一位計乘車司機稱讚嘉義的古蹟時,他一點都不覺得與有榮焉,甚且很生氣的說:「那有什麼用!」他說嘉義都沒高樓、沒發展,讓他六十多歲了,還要辛辛苦苦每天出來開計程車維生!言談中,他忍不住對公務員的超優福利氣憤不滿,說他甚至有次還對一位公務員乘客開罵。
時間不夠,也不是很容易跟這位司機先生解釋「並非有許多高樓大廈就代表有發展、有商機」,那是整體產業外移及政府政策的問題,但總得緩和他的怒氣,我於是輕輕的說:「那也不是公務員自己能決定的」,然而,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遇到勞動階級對公務員待遇的憤恨不平了!這樣的「貧富差距」和「族群對立」是誰造成的呢?大家其實都知道,只是,始作俑者總是利用媒體優勢反而把罪名貼在別人身上。
北迴歸線
「北迴歸線約在北緯23.5度處,代表著太陽所能照射到地球最北端的位置,也是北半球熱帶跟副熱帶氣候的分界線」---以前從課本學到的大約就是這樣。這次親訪嘉義,除了看到了歷代的北迴歸線標誌之外,在「嘉義市立博物館」,透過導覽志工的介紹,才知道了:地球上,北迴歸線通過的地區,多半是「雨量少、氣候炎熱、溫差大」的沙漠或草原,台灣卻因為是「小島」、「四面環洋」,以及「超過三千公尺的高山有220座」,而能在全年日照非常多的情況下,還「雨量豐沛、氣候濕潤、生態豐富」….這是很罕見的。
果真是「寶島」呀!……誰說「小」不好呢?
豐收
三天的嘉義之旅結束了,從台南到嘉義才一個小時,但,我從沒機會這樣拜訪呀….以前的教育只會讓我們覺得「以後長大要出國!」「出國才是高尚、才是有水準!」所以,怎麼也不會有興趣說要對台灣哪個城市哪個鄉鎮好好的了解,包括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所以,嘉義,好像較有印象的就只去過阿里山吧,也是因為那很有名,像巴黎、倫敦、紐約、東京…那樣的有名(才會要去的)….所以,此回的「自己很主動來學習」,可以說是我的「生平第一次嘉義行」呢!
很謝謝青平台此次對年齡的彈性開放(不過我相信青平台的領隊也應該會覺得幸好有讓我來的吧^^…..雖然還是有不少重要的人文人權景點沒能到訪;到訪過的,時間也不是很充足可以有很完善的了解,但藉著當地文史工作者(導覽老師們)的介紹,還是足夠讓我對嘉義這個鄰居,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從此有了感情:三天前,嘉義比巴黎還遠,三天後,嘉義跟台南一樣的親;三天前,嘉義是外國,三天後,嘉義是家鄉….好神奇只因為,我聽過了她的故事,知道了她的歷史,我認識了她。
正如同1995年在嘉義市創設了「台灣圖書室」、將自己收藏的數千冊與台灣本土有關的書籍,免費提供閱讀、嘉惠了余國信及眾多嘉義民眾的張宏榮醫師說的:「了解這塊土地,才會有感情,有感情,做事才會實在」,「過去的教育,讓台灣的主人不了解自己的土地,要了解這塊土地,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