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4-2011林中平)
總統辯論會上,馬英九雖提到任內ECFA政績,卻刻意點到為止,著墨不深。如此收斂,應是自知有兩大罩門,一是ECFA效益未如預期,二是FTA毫無進展!
馬說,「ECFA讓外商能到台灣增加投資,並且前進大陸賺全世界的錢」,但未提數據,不說個案,頗不符合其風格。試想,當初一再炒作的歐洲某大車廠來台設廠如果成真,此時還會隻字不提嗎?
至於「政府今年跟日本簽訂投資協議;跟新加坡、紐西蘭也在洽簽合作協議」更是說得心虛。前者,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已說過,此與ECFA無關。後者,馬在考驗選民的記憶力。
去年洽簽ECFA前,馬政府表示:ECFA是與國際接軌的敲門磚;只要簽了ECFA,我國「一定能」和東南亞、美國、日本和歐盟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從「一定能」到「阻擾」說,一年半後FTA仍原地踏步,是因為路上石頭還在?還是馬的九二共識下,也只能通車到ECFA;FTA需止步?抑或是,FTA事宜與中國無關,完全是台灣與貿易夥伴的談判問題?
如為前者,馬、蔡沒有差別,如為後者,蔡的專業背景要比馬更能「在國際上衝鋒陷陣」,更能「在多邊組織裡面主導談判議題,為台灣創造空間」。
馬總統任內,我國經貿的強勁對手韓國,已先後與歐美完成FTA簽署;在經貿自由化的道路上,台灣與韓國已經愈拉愈遠。這是國家領導人無法迴避的問題。
ECFA不能取代FTA。台灣預定何時才能跟歐盟、東協、美、日啟動FTA談判?什麼時候才能跟這些國家或是主要貿易夥伴簽FTA?候選人有所承諾,才是企業界所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