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8日 星期日

飛安的整個體制都鬆了

 (09-18-2011一三)

2011913日,新竹基地1架幻象戰機執行例行空中戰術訓練,返場時發現發動機尾管罩鬆脫,經檢查後證實是因未拴緊固定螺絲所致。該戰機於96日曾更換發動機,修護人員要鎖上尾管罩,4處螺絲僅上鎖兩處。
空軍司令部少將副參謀長朱安南說,飛機外觀必須保持平滑,起飛後氣流平順,才不會造成擾流。尾管罩的設計是為了讓機身更平整,並不會影響整體機身與發動機的功能;就算尾管罩只有1處螺絲鎖上,也不會影響飛行。
飛機很怕螺絲釘鬆了,但更可怕的是副參謀長「就算尾管罩只有1處螺絲鎖上,也不會影響飛行」的僥倖心理。螺絲釘鬆了,不只是基層修護人員,而是整個體制都鬆了。
晚間,觀賞了國家地理頻道「空中浩劫」第二季第一輯的「Blow Out」。影片專輯剛好也在談飛機的螺絲釘鬆了,但檢討飛安的態度卻有著天壤之別。
1990610日,英國航空由伯明罕前往西班牙馬略卡5390號班機,正機師Tim Lancaster及副機師Alastair Atchison駕駛著英國航太生產的BAC-111,載著81名乘客及6名機組人員,於當地時間早上720分起飛。兩位機師於飛機到達指定高度後,都鬆開了安全帶。
733分,機組員準備用膳,當時飛機已爬升至17,300呎的高度,位置於牛津迪考特市(Didcot)上空。突然,駕駛艙內發出一聲巨響,機艙立即在高空失壓。原來是位於駕駛艙左前方,即靠近正機師位置的擋風玻璃脫落,正機師因此被吸出駕駛艙外。幸運的是他的上半身雖暴露在機外,但雙腿仍在駕駛室內,且腳踝緊緊纏在駕駛盤上。
駕駛艙門被無線電等儀器擊破了,客艙內包括紙等雜物全部湧進駕駛艙中。這時,飛機的高度急遽下降,客艙內一片恐慌。空服員柯登負責摟著正機師的腳踝,其他空服員則負責安慰受驚的乘客,並收拾凌亂的機艙。同一時間,正機師在機艙外面對著冰冷低溫、稀薄的空氣及時速每小時500公里的衝擊下,已明顯失去意識。
一直摟著正機師雙腿的空服員,此時已開始承受著凍傷,衝擊及疲累的壓力。755分,航機安全降落於機場跑道上,乘客立即撤離,正機師被送往當地醫院,且奇蹟般生還。
掉落地面的擋風玻璃與固定螺栓很快就被找到。調查員發現,該飛機於出事前27小時曾更換過擋風玻璃,且安裝在擋風玻璃上的90顆固定螺栓中,其中84顆的「直徑」只有0.026英寸,都比標準尺寸小;而其餘的6顆的「長度」是0.1英寸,也比標準尺寸短
大部分飛機的擋風玻璃,都是從機艙內部安裝固定螺栓,當機艙壓力高過外界壓力時,擋風玻璃只會越來越緊密;BAC-111機型則正好相反,它是從外面安裝固定螺栓,所以當固定螺栓尺寸不合,當機艙內外的差壓升高時,擋風玻璃就會因承受不了這股壓力而導致爆炸減壓。
當初更換新的擋風玻璃時,為何安裝的是不合規格的固定螺栓呢?為了進一步瞭解實情,調查人員約談了該維修人員,而且是在一間舒適的飯店套房中,並在心理醫師的陪同下,以最輕鬆的方式進行約談。因為沒有壓力,被約談的維修人員也就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了。
更換新的擋風玻璃前,該維修人員先是利用舊的擋風玻璃固定螺栓,以「目視」測量方式找到新的螺栓,自始至終,他都沒有按規定確認兩者的型號是否相符。後來,因為螺栓數量不足,該員便到倉庫領料,倉庫管理員一聽就知道該件的型號為何,所以當聽到維修員講另一個不同型號時,便主動提醒他。可惜的是,維修人員沒聽進去,而該倉庫正好也缺件,維修人員便趁黑到另一個倉庫尋找。他錯失了修正的機會,找到了「他要的」螺栓,卻也為此付出了慘痛代價。
調查人員聽了很驚訝,難道確認型號是否正確這件事,不正是每一位維修人員都應該做的嗎?該維修人員說他很資深,經驗很豐富,他幾乎不用電腦查型號,長久以來,他都是利用「目視」檢查,而他也是如此教導其他新進人員。原來,空難種子早已埋下,只待各種因緣聚會時。
失事調查,首重現場還原,除此之外,他們也要找到人為疏失的心理狀態。而每一起空難事件,還原到最後,幾乎都是一些不起眼的小疏忽真的是小在影響大。如果抱持息事寧人的態度,就永遠看不見、也看不起小地方,唯有實事求是,才有可能從根本處改革。當初,幻象2000修護人員心存僥倖,他的想法與副參謀長一樣,反正「就算尾管罩只有1處螺絲鎖上,也不會影響飛行。」上行下效的結果,就是一樁又一樁、層出不窮的飛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