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 星期三

吃穿全靠搶

(08-03-2011一三)

國防部2日舉行「勇士們」電視劇開鏡記者會。
(中央社記者徐肇昌攝 100年8月2日)
國防部日前舉行建國百年大戲「勇士們」開鏡記者會。副部長楊念祖出席記者會授槍贈刀,象徵傳承第29軍大刀隊為國奉獻犧牲的精神。非黃埔系、在國軍體系受排擠西北軍將領張自忠,率29軍大刀隊在喜峰口一役殲滅日軍千餘人,被日軍視為60年來的最大恥辱。張自忠後來在1940年的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更被譽為「英烈千秋」。

喜峰口戰役早已經拍成電影,如今又準備搬上電視演連續劇,似乎國軍拿得上台面的戰役或將領屈指可數,而一再要人民牢記的歷史也一定少不了「南京大屠殺」在國民黨統治下的歷史教育,我們可曾聽過「長春圍城」?

「兵不血刃」的長春之戰,把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推上第一線。
  1948年秋天,長春、瀋陽、錦州已成「最後的黃葉」,共軍則發起「最後一陣秋風」。國軍打算放棄瀋陽、長春,固守由錦州到山海關的遼西走廊,與平津相呼應。東北解放軍的最高指揮官林彪主張,讓長春的國軍走出城來,半路截擊,予以消滅。

那時國軍只要走出城垣碉堡,對大地山河滿心恐懼,察哈爾和河北的國軍撤退時驚魂不定,一個解放軍戰士可以俘虜20個國軍士兵,一個班可以俘虜一個營,十幾個人佔據一個村子,可以使國民黨兵團進退兩難。林彪的作戰計畫穩操勝算,可是毛澤東林彪包圍長春,嚴密封鎖,不許一根柴、一粒米入城。

19486月,長春被圍後,國民黨守軍實行了「刮民養軍」,出動幾萬士兵,到市郊農村搜刮糧食,抓馬車往城裡運,有的百姓被他們打得死去活來,百姓叫苦連天,罵聲不絕,許多農戶沒辦法,只好採野菜度日。

國民黨守軍把糧食用完後,又對城內居民下手,規定每戶只留五六十天吃的,其餘全部上繳。搶完糧食,他們又開始拆房子,房木房草大部分被拿走,許多百姓只好住在沒窗沒門的露天屋子裡。

長春大批饑民到康德會館後院糧庫,衝破警戒,搶糧充饑。國軍和警察開槍彈壓,造成多人死亡。

地主富農也餓不死,他們組織保安隊,老百姓叫「鬍子隊」。國民黨不發糧餉,他們吃穿全靠搶。居民李素娥表示:有收屍隊,一路撿,往車上扔,說「餵狗」。狗吃人,人吃狗,那狗才肥呢。城內部分國軍軍官和食物充足的人颳起「臨時夫人熱」,用食物換女人。瘋狂的士兵在居民區打劫糧食和女色,不時引動一陣喧鬧。兵團部政訓處長楊天挺,快60歲的人了,搞了個17歲的少女。

一座大樓換一斤米,一個大姑娘也換一斤米,先是滿街搶劫,後來一家人互相搶東西吃,幼子幼女先餓死,大路邊,樹底下,都是屍體,他們出來找東西吃,什麼也沒找到。國軍鼓勵市民出城,共軍把他們又趕回來,成群的人跪在共軍的陣地前哭號哀求,最後死在「無人地帶」——慘無人道的地帶。

6月圍城,10月佔領,民間傳言餓死30萬人。長春變成不折不扣的死城,餓殍之城,白骨之城!

這就是:「兵不血刃」!

在「兵不血刃」的長春,誰應對無辜百姓的壘壘白骨負罪呢?

是誰發動了這場內戰,老百姓為甚麽只能像羔羊一樣束手待斃呢?

為什麼長春圍城不像南京大屠殺一樣,有無數發表的學術報告、廣為流傳的口述歷史、一年一度的媒體報導、大大小小紀念碑的豎立呢?

為什麼這慘絕人寰的歷史不能寫進教科書裡,不能像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不斷地被寫成小說、不斷地被改編為劇本、被好萊塢拍成電影、被獨立導演拍成紀錄片呢?

做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他們的人格、尊嚴和感情,難道不應該同樣地受到珍視和尊重嗎?

死城的累累白骨,應該避而不談,或是一筆帶過嗎?

誰來還原抗日戰爭的史實?「戰無不勝」的國軍、「人民的軍隊愛人民」的解放軍,給個說法吧!


版主:
羅馬時代的西賽羅(Marcus Tullius Cicero)說:「一個人若不知出生以前的事,一輩子是童稚。」To be ignorant of what occurred before you were born is to remain a perennial child. 在中國,歷史只是一個統治工具。在德國,歷史是在檢討希特勒法西斯;在外來政權的臺灣,歷史仍在歌頌逢迎拍馬、爭功諉過、視官兵百姓生命如草芥,以營一己之私的高壓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