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看了記錄片《華氏911》,片中影射布希家族與製造了9-11慘案的沙特富翁賓拉登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及指責布希政府在打擊恐怖主義方面無所作為而一度在美國禁映。但實際上,這部影片的內容要比人們想像得更加錯綜複雜,摩爾實際上給觀眾展示了美國政壇的一幅大畫卷,涵蓋了極具爭議性的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前因後果以及布希與賓拉登之間的微妙關係。
問:很多美國記者也都比較傾向左派和民主的,而且他們也做了很多很好的工作。 可你對美國媒體卻一直持批判態度。
邁克.摩爾:從電影院出來的觀眾們所問的最多的問題是“為什麼這些鏡頭我們從來沒見過?”“為什麼我從來沒聽說過這些?”觀眾的這些反應並不是我製作這部電影的最初意圖,但卻成為觀眾們從電影院帶走的問題。
美國的媒體低下頭,成為布希和他的戰爭的拉拉隊,這種做法巨大地損害了美國人民的利益。他們今天覺得難受了,是因為美國大眾不是從他們那裡,而是從我這個戴棒球帽只有高中文憑的人這兒第一次聽到和看到這些證據。我邀請觀眾們直接聽到我們在前線的士兵們是反戰的,可為什麼我們沒有在任何新聞中看到?
現在,媒體應該問問他們自己:這麼多的士兵死去,是因為他們沒有做到自己該做的工作。在我看來,他們的手上也有這些孩子們的血。我很抱歉這樣說。
問:你的片子透露出更深層的問題。這個國家的「有」和「沒有」的兩極。你看到了解決的出路嗎?
邁克.摩爾:我所有的片子都有一個長期的目標,一個短期的目標。這個電影的短期使命就是把布希趕出白宮。長期的目標是我自《羅傑與我》一片以來一貫的目標:我們國家不公平的、非民主的經濟制度不改變,我的片子所揭露的問題就將繼續存在。我不想讓我的片子成為一塊小邦迪貼,我要解決更大的問題,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民主的經濟制度。
【戛納電影節的評委表示,這部電影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強大的震撼力,主要是因為其包括了充足詳實的檔案資料,讓布希政府在反恐、伊拉克以及相關問題上前後矛盾的做法昭然若揭。】
【《華氏911》中最令人稱奇的一點也許就是摩爾有意掩飾自己在鏡頭外面的存在,部分原因可能正如摩爾本人所說,他「自己都沒有完全從9-11的惡夢中醒過來」。 摩爾說:「我就居住在紐約,我那天本來也打算坐飛機,我的一位朋友在那場劫難中喪生,我看到世貿大樓被撞後的慘狀,根本無法擺脫那種難過的情緒,我認為9-11事件應該得到更好的詮釋,而不是僅僅被當作一場災難來紀念。」】
【無論布希總統如何善於採納不同意見,也無論他怎樣信誓旦旦,只要政治平衡力量被打破,權力失去了監督,所有的許諾都可能是謊言,所有的改良都可能是假相。因此,最近的美國媒體和文科校園幾乎變成了另外一種「一黨專制」,齊聲怒吼,痛斥共和黨當局,支持民主黨人。他們的目的很明顯,就是要重建政治平衡,保持權力制衝。而全世界的有識之士都關注他們的這種努力。這就是紀錄片《華氏911》獲得成功的社會背景。】
更深刻體會師示:政策不透明,故意提供假資訊,才是全球的最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