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場町,大概在河濱公園從古亭到華中橋之間的路段,車不能開進去,所以,我們在公館租了腳踏車。
感謝天公作美,深灰色雲層的毛邊腳,幾乎要碰到地平線,遮住了西曬的陽光,但卻沒有爆發成午後的驟雨,騎起車來,還會有濕潤而涼的微風。
找到了最好的姿勢,心就有空間,可以開始欣賞沿途的景緻。
遼闊的天、新店溪的水、剛被修剪過的草乾枯的氣味、高矮不一的樹木迎風搖曳的姿態、坐著走著的人、跑著騎著的動線、地面的凹凸、材質變化…,都不再是用「看」的,而是用全身來「感覺」的。感覺多遼闊,我,就有多寬廣。
看到指標,再幾百公尺,就是馬場町紀念公園了。
遠遠看到,右邊連接高架橋的斜坡正在施工,包上了藍白線條的尼龍套,不久,看到那傳說中的假土堆,我們在土堆旁停車。
登上土堆的心情有些複雜,因為,這裡實在不是普通的沒fu,環顧四周,都是人工的硬舖面,還有粗糙的施工痕跡,這樣的紀念碑,要如何讓路過的人有感覺?更別說感受到一絲絲為真理赴死的靈魂的重量!
我們三個人坐在土堆上,沉默了半晌,讓靈感醞釀,然後,像接力賽似的,你一句我一句,說出了心底的想像。
「我們應該要躺在土堆上,躺得滿滿的。」
「每個人臉上,戴著印有受難者照片的面具,我們,就是受難者的軀體。」
「我們卸下面具,站起身來,把面具放在土地上,壓上一顆石頭,悼念他們的靈魂。…也代表,這是已生的過去。」
「起身後,我們各自對著天地禱告,打坐,沉思。」
「然後,集體朝著河的方向,三步一跪叩,Zoom in到赤裸的腳掌和地面,腳踝上,綁著紀念台灣英靈的布條,代表,我們繼承著先人的步伐,走下去。這是迎向未生,創造未生。」
「我覺得,一開始,應該要有我們經行的背影,表達他們赴死前的無畏和篤定。」
「我們應該要穿白襯衫,黑褲子,最後一幕,可以讓襯衫的扣子鬆開,迎著風飄動。」
…
「我們再往下一點,看看有沒有更適合的場地,接近水的,草比較高的,比較接近當時的樣貌。」
「好啊!」
我們往北騎,在柳樹群當中,找到了一塊靜謐的綠草地,可以拍赴死前的經行。在接近華中橋墩的水旁,找到了可以做三步一跪叩的平坦地點。我當場演練,讓一止試拍,只是一個簡單的俯拜,只是兩三步緩緩的移動,由衷而虔誠的感覺,充滿全身,在水和天的交接處,感覺,自己和先人的遺願,好貼近!
深深的願,人人生而平等的夢想,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而是可以在這塊土地上落實的美好理想。
只要我們記得前人走過的路,就不可能輕易放棄希望,因為,讓台灣成為一個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度,不是選擇,而是受用了自由空氣的我們,責無旁貸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