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借鏡「德國」經驗

(05-29-2012王景弘)
http://youtu.be/KvwTRucDhWM
(總統府變造「國旗」,掛起「區旗」)
德國政府的效率和德國人民的正直勤奮,確有許多值得台灣借鏡之處。但習於玩弄言詞欺騙選民的馬英九說要學習德國經驗時,只會令關心台灣的人心驚。
「德國」有不同時代的經驗,有納粹德國經驗、兩德和平共存經驗、東德共產政權崩潰和人民公投併入西德的統一經驗;問題是要學那一個時代的德國經驗。

蔣介石在二戰之前,心慕希特勒獨裁,學習納粹德國的經驗,成立「力行社」,搞藍衣社特務,要建立「領袖」的無上地位。
戰後德國被盟軍占領,隨著冷戰演變成兩個德國。在1972年東、西德簽訂雙方關係基礎條約之前,西德視外國承認東德為不好行為,但該項條約確定兩德主權對等,和平共存現狀。
儘管台灣國際法地位的性質與德國不同,李登輝總統在1999年選擇對「德國之音」提出「兩國論」,就是以「兩德」經驗陳述台灣的主張。
現在馬英九一面胡扯「一國兩區」,要被中國「終極統一」,一面又扯「兩個互不」,要借鏡「德國經驗」,顯然他的學習德國經驗,與李登輝的定義不同的,他的重點在德國「統一」的終結點。
馬政權對中國低聲下氣的訴求,與德國的務實經驗不可同日而語。兩德關係條約有五個基本原則:「主權平等」、「彼此互不相代表」、「尊重獨立自主與自決權」、「現存領土疆界不可違犯」、「和平解決問題,避免使用武力」 。
這五大原則馬英九只學到要求中國「不武」,但目標卻是被中國和平統一。他無視德國統一經驗是東德人民公民投票,選擇放棄共黨政權,加入西德自由民主體制的最重要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