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關內」漢族的十八星旗

(10-14-2011一智)
十八星旗
賴幸媛:想選總統就要承認『中華民國』?!

什麼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不是在1949年被中國共產黨終結了嗎?!
看了2011/10/12,林保華寫的文章,讓我豁然開朗~~

一百年來的「中華民國」有三個階段,釐清這三個階段,有助解決台灣的國家認同問題。

第一階段,是1911年到1949年。那是傳統的中華民國,也就是所謂「秋海棠」的中華民國。自然它也經過了聯省自治、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的不同小階段;憲法也從臨時約法到後來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威權國家。

第二階段是1949年到1988年蔣經國逝世。蔣介石1950年三月在革命實踐研究院演講中說:「我自去年一月下野以後,到年底止,為時不滿一年,大陸各省已經全部淪陷。今天我們實已到了亡國的境地了!」這個「亡國」指的就是第一階段的中華民國已經亡國,來到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個流亡政權,開始了「中華民國在台灣」的階段。

這年六月韓戰爆發,美國再度支持台灣的國民黨政權,因此第二階段的中華民國在國際上還有相當影響力,似乎還未亡國。到1971年,「蔣介石代表」被趕出聯合國,接著中美互設聯絡處,美國與台灣斷交,中華民國才真正感到「亡國」之痛。

第三階段是1988年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改造萬年國會、廢除戡亂臨時條款、修憲等,這些改革,使「中華民國在台灣」逐漸變成「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個改革到1996年的總統民選基本完成,從此台灣進入「主權在民」的民主國家階段。這時的中華民國已經不是「外來政權」,但還是「外來名稱」。由於是寧靜革命,因此還保留威權遺跡,包括其中的憲法。

剛過1010日「雙十」,它是中華民國國慶,也是辛亥革命紀念日,因此是慶祝國慶,還是紀念辛亥革命,關係到國家的認同問題。

台灣北社,范姜提昂在2011/10/12發表的文章說: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北京,唯我獨尊的高呼「兩岸統一」是共同目標;還說「辛亥革命振興中華的宏願,應該成為兩岸同胞的共同追求」,我們就來還原辛亥革命的「宏願」——當時來自孫文「同盟會政綱」的革命口號,承襲自朱元璋的造反檄文:「驅逐韃虜,恢復中華」。

請注意,不是胡錦濤說的「振興」中華,而是「恢復」中華,因為中國正被滿清(韃虜)統治,他們要求恢復「中華固有疆域」。有趣的是,「何謂固有疆域」?最原味的最權威答案,就在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的旗幟上;那面旗,不是國民黨曾經張冠李戴的青天白日旗,而是「十八星旗」,代表「關內」漢族所居住的「中國本部」,俗稱「中原」,清朝稱為「漢地十八行省」。

十九星旗
這面「十八星旗」旗幟告訴我們,辛亥革命中,漢人要求索回的「中華固有疆域」,是指中國本部十八省,不包括「關外」的「西藏、蒙古、新疆、東北」,當然更不包括日本統治下的海外台灣。是故,辛亥革命與台灣無關!
十八星旗是老革命的旗幟,代表要把外族驅逐回他們的原居地,終止對漢人的殖民,無數先烈為它犧牲生命。那是革命未成功的情況,最少死去的先烈是這樣想的。武昌革命成功後,十八星旗以國旗的形式掛了三個月,但是政客與文官很快就發覺十八星旗妨害了他們統治外族的合法性,急於捨棄,所以不久在文官場合基本上不用十八星旗。但十八星旗是很多革命老兵的命根,他們活下來,但他們多少都有戰友為此旗背後的精神而死,這個符號不能一下了消滅,軍心會變,所以得以留下來成為軍旗,只是後來加入東北,以新增一顆星代表東北而更改為十九星旗。
蔣為文教授,在2011-10-11寫的文章,「國民黨不讓你知道的事: 蔣軍在越南」。中華民國的成立與辛亥革命有關,而辛亥革命成功與孫文等人組興中會有關,但這兩件事與台灣均無關。
1945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聯軍統帥麥克阿瑟要求蔣介石代表聯軍到台灣及越南北部接受日軍投降。當時蔣介石派盧漢帶領20萬大軍進入北越;紀律甚差的蔣軍一進到北越,一方面搜刮北越糧食,一方面介入越南內政,以扶持越南國民黨等親中人士。曾被中國國民黨關在廣西的監獄長達一年的越南國父胡志明,深知蔣介石軍隊長期占領越南的野心,故發動八月革命起義,並緊急於九月二日宣布越南獨立。翌年(1946520)胡志明以苦肉計諉與法國簽訂三六協定(以法國為宗主國),透過法國的力量,加上蔣軍在本土已自身難保,蔣介石才撤出越南。當時如果沒有胡志明的遠見,越南恐怕也將成為中華民國借屍還魂的一省。
因為轉型不正義,對於同一段歷史及其人物,竟出現如此截然不同的評價,常聽到各自表述符合自己立場的解讀,「國家的主權屬於國民全體」,但國民黨眼中的「國民全體」卻不是住在臺灣的2300萬人!這讓台灣存在一些不可思議的亂象,謬誤、混淆的普世價值和國家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