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用寫作來批判殖民教育

(08-17-2011 一逸)

看完「尋找孤兒的原鄉──吳濁流」的影片,感受到一個知識份子用一輩子的心力,藉著文學來表達對台灣的愛,帶著我經歷了日據時代、國民政府時代的歷史記憶…從他的著作《亞細亞的孤兒》、《無花果》、《台灣連翹》…可以看到半世紀的台灣歷史。

吳濁流先生(06-02-190006-07-1976在日本殖民時代擔任教職,1931年開始用寫作來批判殖民教育,離職後去中國當記者,曾經寫下《南京雜感》,被懷疑是中國間諜,後來開始寫《亞細亞的孤兒》,不敢發表,藏在家中,書中寫下殖民統治下的台灣,如孤兒一般找不到出路的的痛與惡。日本投降之後,寫下《黎明前的台灣》。

國民政府來了之後,藉由《無花果》談228事件;而《台灣連翹》則記錄著白色恐怖的歷史。這兩本書都曾經遭警總查禁。1964年,他獨資創辦了《台灣文藝》雜誌,一個人身兼編、寫、邀稿、募款、跑印刷廠兼發行,讓很多台灣的作家透過這雜誌紛紛創作出台灣文學的新生命,此時台灣社會正處於轉型的前夕,因而掀起了文學界回歸鄉土的尋根熱潮,而「吳濁流文學獎」更是成為台灣文學的重要精神象徵!戰後的新生代想透過歷史來尋找新的方向與力量,吳濁流的著作成了很重要的參考資料。

鍾肇政先生稱讚他「是個典型的客家漢子,吳濁流先生的口頭禪就是『拍馬屁的不是文學』!」人稱「鐵血詩人」,他常說:「如果我不為這個時代留下歷史,誰會為這個時代留下記錄呢?」人稱「他是反抗型的作家,在嚴峻的時代背景底下,還堅持寫出他內心的想法,不管在19世紀沙皇時代的俄國,蘇聯時期的作家,或二、三○年代國民黨統治底下的中國大陸也是有這樣的作家,而戰後台灣可說是非常少見!」

看完影片,感到深深的慚愧與感恩,終於懂了師說的「要做虛空法界的傳媒」的意義,吳濁流先生用真愛、勇氣直心紀錄生命的點滴,為的是呼喚世間更懂得感恩與珍惜的心看待一切的受用,體認到追求普世價值的意義是不分時空與國界的,他做了最真、最美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