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 星期日

行騙的打被騙的

(07-30-2011一三)


借用正醒禪苑辦禪修已行之有年,每次出坡,腦袋裡總會出現一句話:「臨走掃地物還原」,這是以前部隊必須背誦「愛民十大守則」的其中一則…
一、宿營挖廁所。
二、洗澡避女人。
三、待人要和氣。
四、雇工先付錢。
五、損壞要賠償。
六、買物不賒欠。
七、借用民房先商量。
八、臨走掃地物還原。
九、愛護莊稼樹木。
十、不拿一針一物。  

當時年紀輕,只知道背誦,卻不明白其中原委。話說當年,國共內戰,國軍所經之處,民眾走避,視若洪水猛獸,原因就是軍隊非但不愛民,反而踐民,民眾敢怒不敢言。後人為此列舉了十大惡狀:
一、隨時隨地大小便,宿營不挖廁所。
二、就在河邊脫光洗澡。
三、憑槍桿子恐嚇人民,予取予求。
四、雇工不付錢,索討無門。
五、損壞視若無睹。
六、購物不付賬。
七、強行指定住房。
八、臨走留下垃圾,帶走物品。
九、破壞莊稼樹木作物,名為免得被敵利用。
十、拉伕挑擔不放回,抓人抵缺當兵員。

國共內戰六十年後,作家王鼎鈞在回憶錄《關山奪路》中,引用了一些親身經歷的小故事,反映當時軍隊形像的江河日下

新兵是用卡車大清早悄悄運出城的。走在路上的一老農被車子揚起的煙塵驚嚇摔倒。 車上的新兵見了哈哈大笑,地上的老農趴著憤恨不已。

他所屬的憲兵第六團,被派到東北協助接收。在葫蘆島等火車去瀋陽時,他發現火車站上沒有人夾道歡迎,只有一個老婦人提著水壺問有沒有人要喝水。他說那是他記憶中唯一的一次「壺漿迎軍」。 是的,這些兵要再次見到簞食壺漿,夾道歡迎的場面,得等到在登陸台灣的那一刻。可惜那一刻,他們還是讓一群翹首引頸以盼王師的台灣人,傷透了心。

打了八年戰,如今只想回家過好日子的老百姓可不太願意了。打仗不再是「神聖」的事,軍民之間也沒有了共識。補充兵源變成一個難題。軍隊得各顯神通的招兵,老百姓卻想方設法的逃避。這樣,兵的素質只能越降越低,軍隊的形像也越來越差。
    
 新兵的打罵教育,不但對質的提升,於事無補,可能還使問題,變本加厲。王鼎鈞講起新兵訓練,刻骨銘心,全然否定。一句「這是沒知識的人打有知識的人,行騙的人打被騙的人,吃飽的人打吃不飽的人」就說盡了他的感受。新兵是怎麼鍊出來的?打出來的。

「這樣訓練出來的兵,與百姓對立,以百姓為恥」,「這樣污辱老百姓,醜化老百姓的教育……教育出幾百萬卑視百姓,欺凌百姓的官兵來」。國民黨坐失江山,是因為先失了民心。而錯失民心,就因為心態有問題。它的軍事教育,講「效忠」,講「服從」,不講「愛民」。不在乎「老百姓」的兵,吃白食,看白戲,不但「老子命都不要了,拿你一點東西算什麼」,借住在廟宇時,連菩薩身上的衣服也能扒了。這樣的軍隊,怎麼得民心?怎麼保江山?

反觀共產黨的八路軍就高明許多。他們不住民宅,不借廟宇,穿鄉過鎮時,還「老大爺,老大媽」的叫得親熱。他們不用背文言文寫成的深奧難懂的校訓守則,只需叫響一句簡單明瞭的口號:「人民的軍隊愛人民」。所以,當國民黨的軍隊,一仗戰得比一仗艱辛時,解放軍卻像滾雪球似的,越滾越大。

最後,上海也失守了。江山易幟,兵敗如山倒,國民政府的追隨者,到此已是山窮水盡,無路可奪,只有怒海可奔了。

小學國語課本第三册第十七課《我的爸爸是軍人》:
  我的爸爸是軍人。他的身體練得很強壯,槍打得最準確,軍禮行得好漂亮。他的樣子雄赳赳,氣昂昂,多麼讓人敬愛。爸爸到過許多地方,打過許多仗,都是為了保衛國家。
  爸爸的朋友裡,也有許多是軍人。他們有的是陸軍,有的是海軍,有的是空軍。爸爸常常說:「做一個軍人要勇敢,只能往前進,不能向後退。」
  爸爸就是一個勇敢的軍人。

「只能往前進,不能向後退。」是老蔣退守台灣後教導孩子的第一件事。但令人不解的是軍人如果都向前,不後退,為何老蔣與他的百萬大軍不在對岸,而在台灣?


版主:

旅美山東籍名作家王鼎鈞曾說,「國民()()政府能在台灣立定腳跟,靠兩件大案殺開一條血路,一件二二八事件懾伏了本省人(1947),另一件煙台聯合中學冤案懾伏了外省人(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