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2日 星期日

對台語的一句話著迷

(06-11-2011一綸)
「一位旅居台灣十五年的美國人丹.布隆很喜歡台灣、愛台語,無意中聽到他人說「勞力(LO LAT)」,覺得音調、語意很美,逢人即推廣,發願走遍全台錄萬人說LO LAT,日前從居住的嘉義到台南錄音,很多人受其熱情感動,已錄下約一百人說LO LAT,錄到目標數後,打算送給台灣文學館,表達自己愛台語的一分心意,也要剪輯上傳網路。
…六十二歲的丹.布隆,在中正大學兼差教英文,也教小朋友英文,向周遭人打聽才知道LO LAT是台語「感謝、謝謝辛苦」的意思,但也發現很多人不知道LO LAT,覺得不可思議,這麼美與真誠的語詞,怎麼少人使用,決定盡己之力宣傳…。」
看完這則新聞,感覺很有趣,一個外國人會對台語的一句話著迷,真的好浪漫啊!這讓我想起了師曾經在法會中談及「咱從哪裡來?」這裡面的「咱」也是好美好美啊,一種把對方看成自己人的感覺。
認真想著從小就陪著自己長大的台語,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裡有很多很美的語句,那是從父親母親、祖父母等長輩那裡傳承來的,比如父親以前常會鼓勵我們這些小孩「要骨力」,聽到「骨力」,就會有一種砥礪的力量。台語,是台灣人的母語,有我們共同的感情和回憶;台語,連外國人都會它著迷了,自己怎能不珍惜呢?!
看到丹.布隆走遍全台只為了錄一句「勞力」的行動,就看到了其實我們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
正如師講的,就從一個小小的行動開始,像看到早餐店的電風扇很髒,就可以上網以推特或臉書報導,提醒大家一起來重視飲食店環境的清潔。師說不要小看一個小小的行動,認真做了,它就會發揮力量。而且每個人都很用心地做他認為值得做的小事情,到最後一個個的小行動都串連起來了,就會造成很大的影響力。
-------------------------------------------------------------------------------------------------------------------------------
版主: 
在漢語系統中,更早離開中原的閩南話以及客家話其實保留了較多的漢語古音,因此使用傳承自閩南話的台語念古唐詩,有些地方要比北京話來得準確。可是這樣的文語卻因為現代民族國家的政治扭曲而被貶為市井小民販夫走卒的「生活語言」,連以此作為母語和知識資源的文化人也內化了這種差別意識 
今天地理上的「閩南」已失去其獨特性和識別性,而移民到台灣的閩南人早在土著化之後就形成了新的「台灣人」標誌,其所說的語言自然獲得了「台灣話」之名。原是源頭,卻已在消失中的「閩南」意象,實無法取代歷史文化發展更為豐富的「台灣」現實,「台灣」的文化識別性遠遠大於「閩南」。一統化和消弭內部差異的國族思想應停留於上個世紀,立基於地方多元文化的公民國家才是台灣下一步應該追求的理想(06-08-2011陳其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