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5日 星期一

「疑罪從無」確保人權

(09-05-2011中豪)
仍判徐自強死刑,
徐母聆聽宣判後,於高院門外痛哭失聲。

早上08:00出門,前往台灣高等法院,第二次參加「司改會」舉辦的法庭觀察活動,今天的法庭觀察重點在「徐自強案」。
徐自強案創下中華民國司法史上最多次非常上訴的記錄,最高檢察署檢察總長為此案一共提起了高達5次的非常上訴。對照廣受社會關注的蘇建和案僅有提起過3次非常上訴,而且徐自強被羈押15年之久,大法官會議也為此案做出釋字第582號解釋文。
徐自強,桃園縣蘆竹鄉人,1969年出生,國中畢業,退伍後曾經在工廠工作以及開設檳榔攤。199591台北建設商人黃春樹遭到綁架勒贖,並於當日遭歹徒押到汐止山區殺害棄屍,然後向家屬勒贖七千萬元。1995925警方在桃園逮捕正在打勒索電話的嫌疑人黃春棋黃春棋供稱有兩名共犯徐自強陳憶隆
928警方宣佈破案,徐自強開始逃亡。在陳、黃二人一審判決死刑後,1996624徐自強接到檢方傳票,於律師陪同下主動到案說明,法庭隨後一路判處徐自強死刑。判處死刑的唯一依據是黃春棋陳憶隆兩人的自白,警方與檢察官沒有提出其他任何明顯證據證明徐自強牽涉此案,而且黃春棋陳憶隆的自白內容和事實不符,而且相互矛盾。因為本案證據確實薄弱,檢察總長為徐自強提出5非常上訴,最高法院駁回高等法院的審判結果六次,今天的開庭是第七次重審法庭。徐自強當年27歲,如今已42歲,吃了15年牢飯。

公權力侵害農民財產權

(09-05-2011徐世榮)


在台灣,農業的價值長期被低估,農民的福祉也不被重視,吳阿琴女士「最道地農民心聲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sep/4/today-o9.htm」投書,的確清楚指出這一點,文章內容讓人動容。惟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吳文要求政府應開放都市邊緣農地變更為建地。筆者有不同看法,謹敘述如下。
一、長久以來,台灣農地面積不斷地縮小,尤其以都市邊緣農地最為明顯。據統計,台灣耕地面積平均每年約合法減少13,000餘公頃,這些優良農地大多因為政府新訂或擴大都市計畫區,而被變更為都市土地,其比率約為64%。2000年之後,農地上更興建許多農舍,但這些別墅型農舍並未納入上述統計。除了許多合法轉用之外,更有許多是違規使用,但各縣市政府大多視而不見。因此,台灣到底還有多少優良農地?坦白說,政府也無法完全掌握。在我國糧食自給率嚴重偏低的情況下,農地還要繼續轉用,實在是非常危險的。

我的國家名字叫台灣

(09-05-2011一三)

一篇好的講詞,可以流傳千古,一場好的演說,可以讓人重拾信心,特別是當國家陷入困境時,國家領導人既堅定又有方向的演說。如果打破領導人神話,如果國家領導人有口吃,說起話來緊緊張張、結結巴巴,而聽他說話的人也必須為他提心吊膽呢?

電影《王者之聲》(The King's Speech),說的是現任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征服自己的故事。

喬治六世繼位前,世人稱他為亞伯特王子。相對於充滿魅力的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從八歲起就開始出現口吃的現象,童年的受辱經驗,造成他極度害怕面對公眾,身為一位國王,每次的公開場合也都成了一場夢魘。當所有的矯正舉措都失敗後,妻子伊莉莎白找到了自學有成的語言治療師萊諾.羅格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曾經跟著一起嘲諷

(09-04-2011一三)

下午參加「舊金山合約」60週年紀念遊行。走在路上,壓根就沒想到今天會流下眼淚。終點是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演說後,由台大學生表演了了五分鐘的行動短劇。當看見代表台灣老百姓的女人,自不量力地向國民黨軍人挑戰腕力時,整個心神被這突如其來的劇情給鎮住了。心裡面的感覺有些複雜,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只知道眼眶濕了,喉嚨乾澀、哽咽。
女人挑戰失敗了。當她再一次地提出挑戰時,台下響起了掌聲,群眾開始大喊「台灣加油」原來,方才說不出來的複雜感覺是「羞愧」:羞愧自己的無知,羞愧自己竟然對這段台灣歷史,對台灣人的情感世界如此陌生。原來,我根本不能算是此次遊行的生力軍。我和大家一起走在遊行的行列中,只是為了認識台灣的歷史,為了體會台灣人的苦、台灣人的勇氣,為了見證台灣人認命卻不服輸的堅毅精神只是為了以後可以將這段故事說給自己的子女聽。然而,女人還是敗給了軍人。
女人先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裳,然後又坐了下來。在群眾鼓掌、加油聲中,女人終於壓倒了軍人的手腕。而眼前這麼一個簡單的「勝利」,竟是歷經400年殖民統治的台灣人,前仆後繼所催生出來的「慘勝」。

佮台灣作伙打拚

 (09-04-2011宥娟)

舊金山和約六十週年紀念活動合影

要踏出神聖的一步了!這是今晨醒來第一個念頭。
中午,外出前,突然感到一股沉重。
對我來說,台灣主權是一個很沉重的議題,而台灣這個名稱,我的印象中是蘊含著苦難,很多的苦難。
走過日本殖民地統治,走過228悲情,走過黨政軍一體、白色恐怖的台灣,今天依然等待列強判決國家身份,這樣的福爾摩沙「埋怨」(臺語「埋怨」與臺灣是諧音),何時才能真正走出悲情的命運?我想,一定要有自覺,要有很多很多人的自覺和行動。
但是過去的我不敢碰觸,因為深深的無力感,台灣能發出的聲音是這樣稀薄,記得當年的2004年選舉,我還疑似得了政治憂鬱症,敢怒不敢言的恐懼和憤怒幾乎讓我透不過氣,在職場和家裡都是,直到有機會到台中與堂姊聚會,終於像是見到一家人似地把內心的不平傾吐出來。

大聲說出內心真正的嚮往

 (09-04-2011一寂)

下午到萬華火車站,參加「舊金山合約60週年紀念──顧主權愛和平大遊行」。
一點半左右,聚集的人潮,慢慢地排列成遊行行伍,看著隊伍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旗幟、背心、ㄒ恤、標語,鮮明醒目,依稀看到其中蘊涵的國民人格與信心,「大聲地說出內心真正的嚮往」,就覺得很開心。
烈陽晒得眼睛皮膚有點痛,一點也不在意,很輕鬆地跟著隊伍慢慢前進,跟著領隊大聲呼喊著口號,把嗓子喊開了。
遠遠看到史明老先生高高地坐在一輛宣傳車上,發放著台灣獨立的小旗與宣傳小冊,很興奮地喊著「那是史明耶!」,招呼著前後同修一起過去排隊拿宣傳品,其實,是很想跟他握握手,表達內心滿滿的謝意與敬意。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褻瀆軍人的軍人節

    (09-03-2011一書)

司法與軍警是國家機器中最具殺傷力的,不可屬於任何政黨,不可介入政黨活動,不得擔任黨中央職位,最好都退黨。
軍人入黨,易犯黨國不分的軍政惡習,像中共以軍隊為命根子,不肯「軍隊國家化」、不肯放棄「以黨領軍隊」、不肯軍隊保持中立,一旦人民有異議,軍隊就不惜對人民動武,完全扭曲國家是為人民而存在
臺灣的軍人必須以臺灣利益為最高價值,不可做黨家軍,更不可甘做馬家軍的馬前卒。
《國防法》第6條有嚴格規範:中華民國陸海空軍,應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關係,依法保持政治中立。現役軍人,不得擔任政黨、政治團體或公職候選人提供的職務;高階將領不能再擔任政黨中常委等黨職。不得迫使現役軍人加入政黨、政治團體或參與、協助政黨、政治團體或公職候選人舉辦的活動;另於軍事機關內部不得建立組織以推展黨務、宣傳政見或其他政治性活動。現役軍人違反上述相關規定,由國防部依法處理。
儘管軍隊依法已不得介入政治活動,但選舉時的動員和輔選仍或明或暗在進行;軍人不能完全退出政黨,將再度在政壇點燃政爭烽火,完全悖離黨政分際。

誰讓總統變區長

 (09-03-11一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3p1XimSqgs
上網收看大話新聞鄭弘儀訪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蔡主席回答時,不但條理分明,也留給觀眾充分思考與探討的空間。鄭弘儀說:「這次選舉的報導很難做,因為,主席發言時,都會深入主題,而難以下標題。」主席微笑著回答:「今日的選民,要標題,還要內容。我通常都會先確定你接收到完整的概念了,再給標題。」她回憶到,在參選新北市市長時,聽過她政見發表的計程車司機,都可以向乘客解釋她的政見。

針對馬總統表示聽不懂蔡主席所提出的「台灣共識」,她回答說:「馬總統忽略了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的事實,民主是過程,是民主程序,也就是透過充分的討論、甚至辯論,而凝聚出共識。今日的台灣,已經不是1970年代的威權時代了,可以由一個人(蔣介石)就做出攸關全體國民未來、退出聯合國的重大決定。現在,馬總統所謂的不獨不統不武,是誰的共識?是馬總統自己的共識?還是國民黨和共產黨的共識?馬總統親疏遠近不分的態度,讓人感到有些不安,到底誰才是自己人?」

她也強調,兩岸的和平穩定,不是單靠一個「九二共識」就可以撐起來的,在外交上堅持主權,在國防上嚴守國土安全,也都非常重要。馬政府在外交上不斷對主權退讓,在國防上敵我不分,都削減了維持和平的重要基礎。

過去,李登輝或陳水扁當選總統前,中國都以武力攻擊來威脅台灣人民,當選後,卻沒有發動戰爭。今日,反而是台灣的馬英九總統,告訴台灣人民說:如果不承認九二共識,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就會陷入不穩定,這,若不是馬總統在威脅台灣人民,就是馬總統不清楚狀況。

不統不武不獨的各自表述

 (09-03-2011一三)
一個騎師,讓他的馬兒接受了徹底的訓練,以為他從此可以隨心所欲地使喚牠。只要鞭子一揚,那馬兒就得乖乖地聽他支配,而且騎師說的每一句話,馬兒都明白。有一天,騎師就把繮繩解掉了。馬兒在原野上飛跑,仰著頭抖動馬鬃,氣勢昂揚地高視闊步,彷彿要教牠的主人以牠為榮。
當牠知道什麽約束也沒有的時候,牠再也不聽主人的使喚,牠變成一匹脫韁野馬。騎師想用笨拙而顫抖的雙手,把繮繩套回馬頭,但再怎麼用力也辦不到。馬兒一路狂奔,竟把騎師給摔下馬來。馬兒頭也不回瘋狂往前衝,像一陣風似的,不辨方向,就這樣,一股勁地衝下深谷,摔了個粉身碎骨。
「我可憐的好馬啊!」騎師傷心、悲慟地喊道:「是我一手造就你的災難,如果我沒有解開繮繩,你就不會不聽我的話,就不會把我摔下來,你也絕不會落得這樣凄慘的下場。」
讀俄國著名作家克雷洛夫200年前寫的這篇寓言故事《騎師與馬》,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不正是台灣當前的寫照?
2008年,台灣也有700萬人共同挑選了一匹駿馬。天真的人民,誤以為馬兒早已被馴服,所以自動解開了監督政府的繮繩,任由總統與他所領導的黨胡作非為。當人民發現沒辦法重新套上繮繩後,才猛然醒悟被馴服的原來是自己。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無愧於自由」?

 (09-02-2011一心)

吳叡人的文章「好國好民-殉道者鄭南榕與台灣民族主義倫理的重建」,讀到伏爾泰的:「我不贊成你的意見,但是我誓死捍衛你的言論自由。」原來,鄭南榕不只是為了追求一個獨立的台灣而死,他是為追求一個自由的、民主的、進步的獨立台灣而死。
鄭南榕所展現的自信與氣度,所代表的民主運動的格局,可以在他獄中日記寫下的一句話來總結:「我們是小國小民,但我們是好國好民!」「小國小民」是事實的陳述,「好國好民」是價值的追求。
什麼樣的價值呢?透過充分討論而凝聚共識的公民社會素養,尊重差異、活潑多元的自由主義精神!
盧梭對他的祖國日內瓦共和國說:「我們不僅是自由的,而且是無愧於自由的。」要如何才能「無愧於自由」?這是每一個台灣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