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國民黨拒絕轉型

—— 芬蘭學者對台灣政治的研究
 (01-18-2012董恆秀)
2009年底我注意到在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任教的馬特林博士(Mikael Mattlin,現為芬蘭國際事務所研究員)在荷蘭「亞洲研究國際中心」舉辦的一場「亞洲統治變遷」中發表的一篇名為〈政治化社會:台灣一黨獨大遺緒之陰影〉的論文,特別將這個資訊留下。
該論文探討何以台灣社會在2000年國民黨首度下台後,陷入無止境的政治鬥爭與極度政治化的狀態。大選前看到 Michael Turton部落格The View from Taiwan提到由英國Nottingham大學教授蘇立文(Jonathan Sullivan)為這篇已出版成書的論文所寫的一篇書評,眼睛為之一亮,點到連結閱讀,評析簡短精闢,相當可讀。
Politicized Society: The long shadow of Taiwan’s one-party legacy 20116月出版。
該書是這樣簡介的:台灣逐步民主化的政治轉型被視為是最成功的案例之一,由一黨專政順利過渡到多黨政治。然而,這種轉型並不完整,特別是自2000年首次由非國民黨籍總統當選,台灣經驗到社會激烈與持久的政治化。
作者以為,體制的缺陷不足以解釋台灣的民主政治或其他過渡民主的缺點,而是在於,當一個像國民黨這樣舊的優勢政黨繼續蓬勃發展,即使在一黨統治已結束,政治自由化和轉型過程中已種下自身內部結構政治化的種子。這是一個具實際經驗價值的研究,警示極端政治化是台灣民主政治可持續的主要內部威脅,不過其分析也適用於世界各地的其他過渡性民主國家。
蘇立文的短評指出,書中論及,台灣雖然自1996年開始有總統直選,不過台灣學者仍受到威嚇,也就是說,台灣所擁有的是表象未深化的民主,許多正式與非正式的政治結構,其本質仍不脫國民黨一黨獨裁時代的色彩。加深台灣政治兩極對立的不在國家認同的分歧,而是國民黨一黨獨大,拒絕轉型為現代民主政黨
馬特林認為獨裁政權藉由審慎選擇什麼是能改變,什麼是不能改變,據此調 整、修正其作為,掌握自由化的控制權,有了這樣的控制權就能繼續執政。國民黨塑造後民主政治與社會結構所要的形式,而在不完全切斷其舊制度的情況下,確保能夠持續從中取利。允許表面自由公平的選舉與其他民主的裝飾,如此既能滿足多數人民對民主的渴望,又能暗中運作鞏固權力。

這不是一本專為議論的書,不過該批評的,馬特林一點也不迴避。他指責國民黨拒絕擁抱台灣從一黨獨大時代全面轉型所需的深層民主改革。此一拒絕改革嚴重表現在國民黨於社會各層面持續培養利益輸送的網絡。更明顯的是,於2000年 及2004年在總統選舉選敗後不願交出政權,國民黨從未接受自己不再是執政黨,處處制肘陳水扁的施政,泛藍在立法院的焦土策略,讓議事運作可說完全空轉。 2004年的敗選更是無所不用其極要讓陳水扁當選無效,連戰2005年訪問中國視自己儼然是一國之尊。
馬特林觀察到台灣的選舉讓政治化更加惡化,加持贏者全拿的心態。這主要是因為台灣的政治文化尚未發展到民主競爭超越零和的觀念,政黨總在政治動員,阻礙了治理與民主更深化的改革。這都緣於最重要的結構要件自一黨獨大時代以來就未曾改變,民主進程的面向只是一層表面薄版,薄版底下沒有任何堅定的民主行為。
蘇立文說,不管馬或蔡執政,對馬特林縝密羅列的嚴重問題,都無法有迅速的解決之道。台灣必要的改革無法靠一次選舉完成。
大選後,選前主由小豬運動形成的蔡英文現象顯然對國民黨執政有一定的衝擊。黨國不分的結構竟然須要由夙敵共產黨幫忙,推動大亨們聯手加上行政資源偷渡,還不能以過百萬大勝,更且比起上次流失133萬選票,主要在於施政成效差導致經濟苦汁。看來連任者無選票壓力常無特色,國民黨更不可能轉型為現代民主政黨,經濟苦果四年內一旦形成,反對黨若執政面對中共可能完全包圍與經濟 困難將是非常辛苦
台灣必須面對這未來四年可能亮起的政經紅燈;馬特林對國民黨的批評值得台灣的反對黨審思與從蔡英文現象再出發,避免國民黨讓台灣「崩盤時刻」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