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3日 星期五

六四英魂放膽傳講

 (06-03-2011一如)
今天讀香港人劉劍玲吳國偉寫的「失敗的六四_失敗的耶穌」 這篇報導五、六遍,感動之餘,摘錄如下~
 「死亡,在期待著最廣泛而永久的回聲。」六四天安門事件,已22年了,你會給六四死難者一下響亮的回聲嗎?
   天安門學生運動失敗了。六四鎮壓,一夜之間,廣場內的學生被一掃而空。槍桿口對著人民,坦克輾過血肉之軀。運動消失得無影無縱,民眾都噤若寒蟬。
 
  耶穌運動失敗了。繼施洗約翰希律處死,耶穌在兩三年間也被釘在十字架上。門徒驚慌躲藏,只有幾名婦女遠遠的看著耶穌行刑。運動領袖被殺,門徒四散。
  這就是終局嗎?不!
  是甚麼讓運動重新燃點起來?是甚麼讓恐懼和哀傷的心靈,重新振作?
   從聖經得知,門徒們受了聖靈的洗,從此不再害怕,放膽傳講耶穌的道。他們就算因此而被公會捉拿,並且被打,也「心裡歡喜,因被算是配為這名受辱」(使徒行傳5:41)。情形就如參與社運的人,面對香港愈來愈獨裁的政權,被捕會感到光榮,好像若沒有在那113名被捕人士之列,反而感到婉惜(「你錯過了反高鐵,你錯過了保護天星碼頭……」,My Little Airport〈宅女,上街吧!〉)。門徒們在耶穌被殺那時害怕當權者,現在卻忽爾得到新的存在勇氣,因被打受辱而歡。
   新的勇氣,是不要在死人裡找耶穌,也不要把耶穌仍佇留在死人中為祂哀悼;新的勇氣,是由於記起耶穌與門徒們經歷的時刻,耶穌的呼召、身教言教和遺訓;新的勇氣,是使命把我們與基督連結起來。耶穌雖死,我們卻要延續耶穌運動的使命。
  六四屠城,天安門學生運動由充滿盼望的喜劇急轉為慘劇。人們的情感嚴重受創,亟需聚在一起療傷。然而出現悼念活動,運動才正式宣告終結。隨後每逢六四我們便又出來紀念一下,好好哭泣和緬懷,第二天如常工作生活。如是日復日、年復年,六四英魂成了紀念的主角,運動型態的使命卻沒有延續。
  如此這般悼念六四英魂,卻不搞真正能撼動當權者的運動,反映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沒有真正處理哀痛。真正的哀痛不只是學生死在暴政下,真正的哀痛是革命的夭折。22年過去,只冰封在「年輕的學生死了」的心情中。因為每年的悼念,就再一次刺痛大家,然後藉流著淚唱哀歌祭英烈,把傷口在表面慢慢撫平。真正革命的傷卻在表皮下不斷潰爛。
  第二個問題是害怕死亡,並且將怕死的恐懼投射在對六四死難者的悼念身上。怕死使我們不能行動
   於是六四悼念活動,是危險,還是回憶?要看活動能否延續運動的使命,並引發被壓迫者的共同一致。悼念活動能否讓參與的群眾,在面對「重案組調查」的白色恐怖下,一起塗鴉「誰怕艾未未」?有否讓大家更清晰當權者的黑暗,而投身在主體運動如公投和反高鐵、反被規劃(灣區計劃),直盯當權者的權力核心?能否讓各人更自主更有力,親自參與在運動中,耶穌和天安門的學生,是自發的運動,他們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發動革命,在自己的崗位中,發出運動的火光。
   六四英魂的話,竟與復活的基督那麼相似:不要從死人中找我們了,也不要哀傷。當你信心軟弱的時候,請回憶起我們,因為我們也曾經怕死。我們期待的,是你們延續我們的使命,為追求民主自由,為阻止當權者剝削人民,請為我們、為你們及下一代奮鬥。
    想到師開示: 回憶與想像,要回到當下的現實,用膨脹往後看的心來悼念天安門事件及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就會產生收縮向前走的力量,落實對的民主使命與關懷。
*膨脹往後看(往後看就是看到諸法因緣生,成功或失敗,都是過去的種種因緣聚合,用膨脹的心(四無量心)接納已生的惡):完全的膨脹,完全的過去,對過去完全地接受含容,讓過去滋養成全。
*收縮向前走--收縮的好處在往內看,聚焦,知道單純,知道注意力放哪。很收縮是謙卑、主動好學,歸零了、整個都空了,吸收進來的力道變得強大。收縮的真諦是謙卑,不是畏縮。讓未來完全為真情真愛一大事因緣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