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未未,1957年出生於北京,兩歲時,父母被打為右派(階級敵人),隨父母流放新疆16年,在戈壁沙漠邊上的勞改農場中長大。記憶中,童年如置身暴風雨中、總是動盪不安,然而,這曾經「無助地對週遭的一切感到害怕或驚訝」的小男孩,今日,成了當代中國最直言無畏的藝術家。
過去的經歷使他覺得有責任「為一代沒有機會發聲的(中國)人說話」,為「那些恐懼的人、認為這樣做不值得的人、或者那些乾脆放棄希望的人而說話。」艾未未的生活、藝術與行動主義,無疑已樹立了一個激勵人心的典範。
砸碎珍貴的漢代古甕,或將其漆上紅色的Coca-Cola字樣,未未的藝術創作鼓勵人們以批判的眼光檢視歷史,藉著打破傳統文化、政治的窠臼,開展新型態、新途逕、新價值之可能性。
2008年北京奧運、四川大地震後,看到中國政權無意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員,無意分享對人性尊重的普世價值,無意停止掩蓋、否認真相,未未將失望轉化為更積極的行動力,串連中國網友,蒐集了地震中身亡的5208名孩童的姓名、生日、就讀學校…等資訊,結果顯示,死傷集中在20多所校舍施工品質惡劣的小學(豆腐渣工程),證實了人為疏失所造成的損害遠大於地震本身。
2009年底,未未在慕尼黑揭幕的個展名為「So Sorry」,藉以嘲諷當權者和貪婪者總是不斷道歉,卻無實際行動。5000個色彩亮麗的學童書包覆蓋了展館的正面外牆,拼出了一行字:「她在這個世界上幸福生活了七年」,這是四川大地震中失去女兒的一位母親說的,她希望女兒被記得。
藝術有直指人心的獨特力量。未未以鮮明的、顛覆的、動人的意象,揭露「真相」,更透過網路新媒體的訊息傳遞,推動著80年代後出生的中國人的覺醒,點滴匯聚著一股改變中國政治局面的暗潮。未未說:「取得正確的消息、充實自己的知識、從而了解自己應有的責任感與期望」,是改變的第一步。
父親艾青是三零年代留法的知名藝術家、詩人,他「反封建、反權力」,他關注「維護好個體的尊嚴和生命力」,對未未影響極大。24歲時,未未隻身旅居紐約,12年後因父親生病重返北京,父親看到他回國後不適,就對他說:別客氣,把這個國家當作你家,想做點什麼就做什麼,就這樣他放棄了美國綠卡。
有推友問他為什麼不移民、離開這個叫他厭惡的國家(中國)?他回答:「我喜歡很骯髒、很臭的地方。」有網友接著說:「有一天再也無法忍受了,你就會移民了吧。」他沉思了一下,回答說:「事實上,我待在中國,正是因為我無法忍受!如果可以,我就移民了。」
2009年應譚作人的律師之邀前往成都作證前夕,被公安拘禁毆打,差點喪命,去年八月在友人陪同下,要求成都公安局出具當時的報案回執,再度被追打成傷。他,真的不怕嗎?
未未的回答是:「我很害怕,怎麼不怕!或許,正因我比別人更怕,所以我必須更無畏地行動。我知道危險的存在,為了不讓危險壯大,我更須行動。」
去年3月16日CNN主播Christiane Amanpour在專訪中問未未:「你頭部給警察重毆還動了緊急手術,這樣下去你不怕有生命危險嗎?」他回答說:「我沒怕,我的生命一直都受到威脅,我能為別人挺身而出地說話我反而感覺安全些。」
「我要的是自由。」
他說:「任何一個信仰宗教的人應該愛護宗教,不應該把宗教綁架為讓自己成為在道德上有優勢的人,我覺得這是最大的問題。很多教徒沒有奉行這個原則,他們是對宗教的褻瀆,或者他們是打入宗教內部的便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