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8日 星期二

哪一個比較緊張

(09-18-2012李中志)
對許多戰後嬰兒潮出生的國人而言,40年前的「保釣運動」猶如政治思想的成人禮,但就像所有被滲透的青年愛國運動,愛國終究只是惡棍手上的一塊腐肉,用來餵食撥弄身邊狂吠的餓犬。冷戰的現實讓國府永久偏安的態勢逐漸浮現,在蔣家第二代接班的工程裡,「保釣運動」毋寧只是犬吠火車的雜音。
對曾喪失千里江山的蔣家而言,豈會在意一個蕞爾小島?何況是從保護者的左手交給右手?若美日武裝該島,形同武裝台灣又不受中美公報約束,豈不美哉?1972年《中央日報》印行《一個小市民的心聲》,收錄筆名孤影的專欄文章,直指保釣運動親痛仇快,「我們不全力應付嚴重威脅我們生存的大敵,而去跟我們有唇齒關係的日本攤牌,是不是跟自己過不去?」當年的《中央日報》是何等權威的官方喉舌?豈能不以層峰立場視之!
現實冷酷,但熱血青年從本土化論述中找到新的方向,與蔣家的偏安打算竟有某種程度的妥協,為日後的「寧靜革命」製造了契機。而保釣的機會主義者如馬英九辦綠卡在先,海歸當太平官在後,一路騰達。這樣的發展對王業不偏安的統派是不可忍受的,與馬英九年齡相仿的林毅夫,以從軍報國出場,十足樣板青年,卻以叛逃收場。兩人對照在同一個保釣世代裡,荒謬之餘,實也不算意外,「保釣運動」注定要停格在理想主義之死的悽涼畫面上。
40年後冷戰早已結束,但保釣的幽靈卻揮之不去,這個「中國製」的新保釣更是陰謀詭譎,零組件遍及台港美中日韓,各有角色、各懷鬼胎,連南邊的越南、菲律賓也想趁火打劫,而我國政府的處置卻讓人膽戰心驚。問題倒不在馬總統花納稅人的錢到彭佳嶼意淫這種蠢戲,而在馬總統帶領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中心思想的轉變,背離國府當年偏安的佈局,破壞了中華民國法統派與本土派多年的默契,不但加深國內對立,更挑戰了美日在西太平洋島鏈的戰略佈局,置台灣一甲子以來維持區域穩定的信用於不顧。
當年蔣家政權固然是高壓統治,但敵我意識清楚,不管是掌控保釣運動的發展,還是對外的立場,蔣氏盡其一切力量要將赤色中國摒除在外。如今中國顏色未變,而馬總統卻任憑對岸憤青與少壯軍人的激進言論透過統媒對內放送,不予降溫;對外則盡其一切力量要將中國置入爭端,公然倡議三組雙邊,但中日台顯然非等邊三角形,何況馬政府否定一邊一國在先,何來雙邊?中國之下台灣一邊等同消失。
今日重讀孤影談保釣一文,40年來中華民國的內涵或有改變,但我們的國際處境變了嗎?嚴重威脅我們生存的大敵變了嗎?中國藉勢藉端主張釣魚台主權,再以釣魚台屬於台灣,得證台灣屬於中國,以此逆向邏輯來混淆台灣的主權,卻得到馬政府的充分配合,國已危矣。理論歸理論,何不問一個簡單的現實問題,釣魚台上佈置美日的飛彈或解放軍的飛彈,二選一,哪一個你會比較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