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6日 星期五

只有「照顧弱勢」的角度?

(03-16-2012 一寂)

 
晚間,與芬香淑媛正越參加「哲學星期五」,主題是「被遺忘的 1979 - 台灣油症三十年」。
先由昭如小姐與陳文彬先生介紹事件過程,再進入第二第三階段的開放問答,很長的一段時間,談的是「台灣人要覺醒」、「製油過程疏失」、「為什麼會發病?」、「受害者的醫療照顧、社會福利」,感覺都是在食品安全管理的下游做處理。

其實,兩位與談人都有談到一些重點,「1970年代,多氯聯苯只能使用於工業用途,事件發生時,經濟部、國貿局等相關公部門沒有任何懲處。」,「30年來,從多氯聯苯、塑化劑到瘦肉精,這些食品安全問題一再發生,而且都是同一模式,反覆出現。」因為公權力低能「無知」,所以沒有「過失責任」?油症三十年的陰霾-食品公害何時了

試著舉手發問,「面對這樣的食品安全管理出問題,如何追蹤監督公部門的行政效率,或對失職官員的懲處?」
可能表達得不夠清楚,陳文彬先生回答時,他還是就多氯聯苯患者的角度,「已經事過境遷,過了三十多年,去追究那些失職官員,覺得沒有什麼意思,…」,又把話題轉到「患者醫療照顧、社會福利與國賠的爭取」。
因為要發言的人很多,酥餅也沒有再給我機會,整場主軸放在「請同情受害者,因為他們很可憐」,覺得主持人、與談人、參與者的心態都陷在「照顧弱勢」的角度,而不是「人權」、「國民的基本權利」、「因為公部門的疏失造成國民的身心傷害,為什麼公部門不用負責,而是全民買單賠錢了事?」
整場參與下來,感覺討論的內容,無助於現狀的改變,沒有正面向上的開展力量,心中有些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