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在國外,中華民國不是國名

(10-10-2011一心)
今天是十月十日,在臉書上,看到朋友po了一句話:「如果你是因為對現狀長期不滿、或是怪罪歷史課本寫不好、老師沒有教、或僅僅因為某種政治傾向而對這個時刻無感,是否正失去了一次見証歷史、認同自己根源的機會?............辛亥革命一百年,中華民國萬歲!!!」
心好像被針刺,回應她:
「正因為我很有感,我期待深入理解真正的歷史,關於台灣這塊土地、和生活在這裡的人們的歷史。辛亥革命對生活在台灣的我來說,遠遠不及鄭南榕自焚對台灣民主的貢獻,而我們卻對這個犯下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政黨,歌功頌德,想像德國人歌頌希特勒!
知道越來越多關於台灣原住民和台灣民主發展的血淚史之後,我真的喊不出 「中華民國萬歲」,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不必再在頭腦打結,硬是要假裝這個六十二年前就停止存在的國家,是我的國家。台灣就是台灣,不是什麼中華民國!
更別忘記,辛亥革命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從一開始,就是以漢人為本位的狹隘民族主義,而無真正的民主思想。想想中國對東土耳其(新疆),對圖博(西藏)所做的...不寒而慄。宋教仁真的被袁世凱所暗殺嗎?孫文發動戰爭,是為國家人民?還是為他自己的「交易」與「計算」?可曾聽過孫文說的「在台灣的中國同胞被日本壓迫,我們必須鼓吹台灣獨立,和高麗的獨立運動互相聯合」?是的,正因為我們學的歷史是錯誤的,今天,我們可以一起來重新學習、討論。
在國外,妳會叫自己 Chinese 還是 Taiwanese?那麼,妳的國家的名字是什麼?」
在美國,如果不是美洲原住民(Native American),則會依照祖父母、曾祖父母之所來自,或者家庭文化脈絡,而被稱為非裔美國人(African American)、拉丁裔美國人(Hispanic/Latino American)或亞裔美國人(Asian American),這都說明了,American這個字,具有的不是「種族」,而是「國籍」(美國人)或「地域性」(美洲)的意涵。
現代國家,本來就不是以血緣為基礎,因此,新加坡就算有百分之的七十華裔人口,也不會稱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早期有大量英國移民的美國、加拿大,也不會要求成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可是,生長在台灣的我們,從小被洗腦的結果是,「國」、「族」不分,黨就是國。
「在所謂的單一民族國家中,所有公民共享一價值、歷史、文化、或語言,但不論是繼承前帝國王國的統治範圍,或就當代全球化的移民現實來說,少有國家符合此類型。因此,當代民族國家常為多民族國家,而多元文化主義常用來形塑及爭取對體制的認同。」(維基百科)
而民族國家的認同,往往又是為了統一和現代化已經存在的國家所製造的政策產物。
「從遺傳學、體質人類學的學術觀點看,世界上沒有一個種族叫『中華民族』,亦即無一種專屬『中華民族』的基因。這是中國為了遂行其『大一統』的霸權主義用來套牢周邊民族的『想當然耳』的政治神話。」(李筱峰)
而如果真的要探究台灣人的血統,「根據馬偕醫院輸血醫學研究室主任林媽利的『非原住民台灣人的基因結構』研究,在台灣,雖然只有1.5%血統純正的原住民,但其實有85%的閩南人、客家人有原住民血統(包括高山族、平埔族,以及菲律賓、印尼等東南亞島嶼族群)。
九成以上[的閩、客族群]還有中國東南沿海的「越族」血統。從血緣關係樹分析,「越族」不是純北方漢人的後代,反倒與東南亞較相近。林媽利解釋,「閩道比蜀道難」,閩南多山,去內陸不易,對外多透過海路聯繫,因此,與台灣、東南亞的交流更為頻繁。
目前全台各族群比率為:閩南族群73.5%,客家人17.5%,1945年之後遷台的外省族群7.5%,原住民佔1.5%。在這項研究的定義中,所謂「非原住民的台灣人」,是指總計佔全台91%的閩南、客家族群。
──〔記者胡清暉/台北報導2007.11.18
在國民黨的長期洗腦下,我們不僅「國、族不分」,還自我「漂白」,完完全全抹滅自己與東南亞島嶼族群在血緣上的連繫。記得,到美國唸大學的前一個暑假,先去上語言學校,同寢室的是一位印尼同學,聽到她打越洋電話、跟家人報平安時,我覺得印尼話「好吵」喔!長期被訓練、以為「說國語的人比較高級」的耳朵,早已失去了對不同語言的純然欣賞力,而習慣性地按照語言、膚色、穿著,把人訂出階級高下。
我們什麼時候才可以放下黨國不分、放下對「中華民族」這個虛構概念的認同,轉而認同「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放下「血濃於水」的狹隘民族概念,建設台灣成為多元、共榮、捍衛基本人權、有真正尊嚴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