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

令人失望的「國立史博館」

(02-19-2012郁曼)
台灣路標不清楚已是存在已久的問題,而如是的「不體貼」,背後便是「對人權的輕忽/不尊重」。

綠色執政的時代,台灣社會對人權的尊重度一直在提昇,各種設施的友善度,越來越感受得到,但這兩三年明顯又下降了,包括公職人員的態度。


比如昨天去參觀的「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早先因民進黨八年執政才讓這博物館得以在去年完工,卻在國民黨執政四年後才開館,裏面展的台灣史…會有啥看頭嗎?我是不抱什麼希望的…況且之前點進史博館的網頁,就看到去年十月盛治仁來開館的照片,那麼,對這展覽的內容,心裏也會有個底…但,總得了解一下,趁第一年可以免費入館。

沒想到,第一關「停車」就讓人抱怨了:從遠遠的見到博物館的建築,就一直尋找停車處,卻一直看不到,必須四處觀望看其它車都是怎麼走的,等到終於看到了,卻是一長排的車在等著進入–都要先按鈕取票,等木條開了才能往前,這裏就花掉不少時間。我不禁想:今天只是個普通的週末,要是連假,那參觀的興緻豈不在這兒就磨光了?!

終於停好了車,往建築物走,但也沒看到指標告知入口在哪兒,看到有兩條人龍在排隊,就往那去,是兩邊各有一個排子,但讀了幾次,還是看不太出來差別,就以為兩邊都是同樣,結果排了一陣子了才知我們排的這一條是已領到票要等進入的,得去另一條龍再排隊領票,心想:這應該是在靠近排隊的附近,或隊伍後方就要有指標的,但都沒有,必須到隊伍最前頭詢問,而難道需要一二再、再而三的讓人來詢問嗎?去年十月就開館了,不應該現在還有這種問題的!也許做為一個公民,我應該直接向館方反映,不是只會發牢騷!

總算進館了,還是很困擾,因為沒有動向指示,我左觀右望,試著要辨識出到底怎麼參觀怎麼走,真的看不出來,想到去IKEA(瑞典傢俱連鎖店),地上都有好清楚的路線標示,讓人好放心。

因為進館的時間已不早了,為了要有效率的參觀,只好去問服務台,當然心裏又搖頭了:如果每個人都必須要來問服務台,服務人員豈不回答得像機器?還是只好跟櫃台的小姐建議,結果,她雖然說好要反應,但口氣神情卻讓人無法相信她真的會那樣做。我不禁想起前幾天去一家泡菜店,那是個小小的門市部,只有一位年輕小姐,我全跟她講台語,她都聽得懂,但還是全部用北京話回答,而且都是很制式的回答,讓人感受不到一點熱情。既然這是台南,我不相信她做生意不會遇到很多講台語的人,所以試著呼喚一下她:「小姐,妳都不會講台語ㄛ?」她回:「不輪轉。」這句話終於用台語了,但她的聲音清楚的傳達出她「一點都不覺得有這必要」。我心裏為這店的老闆惋惜:產品不錯,可惜找來的店員「沒有心」–只知道「買賣東西」,完全沒有想要入客人心的柔軟…..一般來說,有心的人,客人說什麼話,他會想要跟對方同步的,那給人的感覺是很不一樣的。

說真的,每每遇到這些,我都會覺得:也許我該去從事「人資訓練」工作,把聖脈的六度三箴及定課善巧的放在訓練規章中,我確信經過這樣訓練的員工,表現一定一級棒,因為那是人性的最自然、最美麗、和最放鬆。然後,也許我會累積一點名氣,這時就可以自己開個人資訓練中心,依各行業的需求,來培育各種有六度波羅密的人才….….好美麗的夢想!

再回來史博館。那麼,裏面的展覽到底如何呢?說真的,那些臘像做得好假…不過,反正原本就期望不大,所以也沒非常失望。而台灣史,果然,講到日本的部份,就是「野心、染指」這樣的標題;國民黨的部份,就是「建設」之類的至少是很中性的用語。我心想著:真的完全不敢面對過去?呵…終於有看到「白色恐怖」了,但那是在一個角落,而且是凹進去的空間,很容易讓人錯過的,當然,對內容也不用有多少期待了。

總之,會覺得這個博物館要有生命活力(要能夠如實呈現歷史、能夠有體貼人的設施和服務),大概真的得像譚愛梅譚展超將軍之女)說的:等到將來「改朝換代」以後了。